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世界貿易組織全體成員25日舉行會議,討論上周散發的多哈回合談判中非農產品市場準入問題的妥協方案。與會各方對這一方案分歧較大,特別是發達成員與發展中成員之間的分歧相當嚴重。
非農產品市場準入談判涉及的最主要問題是工業品市場準入。
按照非農產品市場準入談判小組主席斯蒂芬森起草的妥協方案,巴西、印度、中國等主要的發展中成員應根據瑞士公式(多邊貿易談判中減稅公式之一)把工業品關稅系數降到19和23之間,而美歐日等發達成員則應把該系數降到8和9之間。
在當天的會議上,美國明確表示,斯蒂芬森的方案對發展中成員的要求過于寬松,發展中成員所降關稅幅度太小,因而不能為美國制造商創造足夠的市場準入機會。而主要的發展中成員在發言中則持完全相反的觀點,認為這一方案為了滿足發達成員的商業利益而對發展中成員提出非?量痰囊,這顯然違背多哈回合談判旨在促進發展的目標。一些發展中成員明確表示不能接受這一方案,無法以此方案為基礎達成共識。
中國代表在發言中指出,根據中方推算,如果按瑞士公式把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的實際約束關稅各降50%,那么發達成員的關稅系數應降到5,而發展中成員的系數應降到35。由此可見,斯蒂芬森方案對發達成員的降稅要求顯然還不夠,而對發展中成員的要求則過于苛刻。
不過,中國代表表示,中方堅定地支持多哈回合多邊談判進程,并愿意在9月份恢復談判后與其他成員就工業品關稅問題進行認真的討論。(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