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全球石油儲量越采越少和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的大趨勢下,近年來世界各國積極探索能源的多元化,尋找新型替代能源。
非洲
非洲國家積極開發多種能源以促進其經濟發展。在開發生物能源方面,非洲國家的原料比較廣泛,如秸稈、甘蔗、玉米以及畜牧業的廢棄物等。南非已有多家利用葵花子合成柴油的公司,還在研究從產出效益高數倍的藻類中合成柴油,預期到2013年生物能源的產量占南非能源總產量的40%。尼日利亞計劃建設15家生物乙醇工廠,力爭在2010年前開始使用乙醇燃料汽車。莫桑比克上月12日也宣布將于明年啟動非洲最大的乙醇生產項目,預計斥資5.1億美元。
在利用太陽能等綠色能源方面,非洲國家相互借鑒發展很快。如今在南非野生動物保護區,長達數百公里的電網已經使用太陽能供電。
歐洲
英國倫敦研究機構9月發表報告稱,1998到2007這十年中,風險投資機構在歐洲新能源項目上的平均年度投資回報率高達55%,體現了新能源開發在歐洲的廣闊市場。特別是風能,因其潔凈和便利備受歐洲人青睞。去年歐洲風電裝機容量再創新高,新增7588兆瓦,總裝機容量超過了48000兆瓦,總價值90億歐元。其中德國和西班牙繼續吸引了多半風能市場的投資,2006年這兩個國家裝機容量占據整個歐洲風電市場的50%。
在瑞典,全境生物沼氣站已經有100多個,使用這種沼氣作為汽車的燃料,不會產生任何二氧化碳的排放,價格還比汽油低了三分之一左右。目前這種廢物再生能源的利用滿足了全瑞典近30%能源需求量。
亞洲
越南工商部近日發布的消息說,越南政府已批準一項核電發展計劃。從現在起到2025年將建造2到3座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為800萬千瓦,總投資額約為160億美元。
2006年菲律賓通過一條法律,規定兩年內所有引擎的液體燃料必須含有部分國內生產的生物燃料。近日,一家菲律賓石油公司計劃在菲律賓南部建立一座3000萬美元的乙醇工廠,以趕上生物燃料的潮流。
拉美
生物燃料與礦物燃料相比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途徑,因此可減緩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巴西年均使用甘蔗生產44億加侖(165億升)的生物燃料,是世界上第一個將乙醇作為汽車主要燃料的國家。巴西銷售的大部分汽車都能使用雙燃料:乙醇和汽油。
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上月10日簽署法案,修改生物燃油法,批準生產企業將乙醇與汽油混合,生產生物燃油。同時,阿根廷政府將對這些企業給予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7-11-12 第08版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