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亞洲開發銀行昨日(4月2日)發布報告稱,亞洲地區的螺旋式通貨膨脹非常明顯,中國消費價格指數增長在2008年將平均達到5.5%,但預計2008年的通貨膨脹會達到峰值水平,將可能是該地區今后10年的最高值。
亞洲通貨膨脹率上升到5.1%
亞行在《2008亞洲發展展望》報告中稱,預計亞洲地區通貨膨脹率2008年將上升到5.1%,并在2009年逐漸回落至4.6%。中亞地區的價格增長幅度最大,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中國食品價格上漲將使通貨膨脹壓力加大,消費價格指數增長在2008年將平均達到5.5%,2009年也將保持在5%左右。
亞行敦促各國決策者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對于某些國家而言,這意味著要采取更為靈活的匯率,另一些國家則需要在財政支出及重點優先事項方面采取謹慎態度,在某些情況下,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緩解不斷在成本壓力上積累的供給壓力。
中國經濟增長將放緩至10%
亞行預計中國及印度這兩個亞洲地區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將放緩,因為兩國政府均采取了控制強勁需求、平抑通脹壓力的從緊政策。
報告預計中國在2008年的經濟增長將達到10%的較快速度,印度則會達到8%。美國、歐盟及日本經濟發展減緩對于中國的影響更為顯著,因為中國對這些地區的貿易開放程度要高于印度。
出口增速可能減少到19%
報告認為,受到人民幣升值與奧運會等因素影響, 今年中國的出口增速可能減少到19%, 而進口則有望達到20%。“中國政府在實施強有力的貨幣緊縮政策的同時必須注意提高內需拉動力, 政府對于能源價格機制的改革需要在一個適當的時間展開。”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在報告中稱。
此外,報告預計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將從2007年的9.3%下降到2008年的8.1%。東南亞地區將從2007年的6.5%下降到2008年的5.7%。
亞行首席經濟學家艾弗茲·阿里表示:“除了眼前的困難之外,亞洲地區長期的發展前景將取決于各國能在多大程度上成功解決面臨的一系列結構性問題。”
他指出,這些問題包括保持宏觀經濟穩定、與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讓價格釋放正確信號、創造適宜的商業及投資環境,其中首要的是確保所有國家均能享受到發展帶來的好處。
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不大
摩根斯坦利大中華地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昨日撰文認為,鑒于目前的調控政策,國內出現類似1994年時經濟硬著陸的幾率小于20%,同樣也不可能出現經濟過熱情況,中國現正處在一個“進口的經濟軟著陸”或“政策引導性的經濟軟著陸”的十字路口。
這是基于:首先,中央政府并沒有采取大規模的行政干預價格措施,其次,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機制改革采取漸進式而非“一步到位”的方法。王慶并不排除必要時國家外管局“一步到位”的升值可能,這樣將徹底減少國際游資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同時有助于繼續擴大進口大宗貨物以抑制通脹。而央行在利率調整政策上則需要相當謹慎。
王慶建議中國政府可在從緊政策中考慮加強對包括FDI在內的資本項目管制以限制國際游資流入,在經常項目上同樣進行限制,包括轉移支付等手段。
(記者:柳建云、王亮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