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受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惡化等因素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了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不過,IMF亞太區主管有吉章日前表示,中國經濟仍然強勁并將可能實現軟著陸,但通脹的不確定性使得前景復雜。
歐元區增長預期顯著下調
據報道,IMF在為將于8月30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副財長會議準備的一份報告中,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調至3.9%和3.7%,低于該組織在上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的4.1%和3.9%。
IMF對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的下調幅度最為顯著,今年預期值由1.7%降至1.4%,明年由1.2%調低至0.9%。
近期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形勢的確不容樂觀。歐盟統計局本月14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經濟比前一季度下降0.2%,為1995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首次環比出現負增長。
IMF對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與上月持平,為1.3%,明年預期值則由0.8%下調至0.7%。
經合組織(OECD)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該組織30個成員整體GDP增長大幅放緩,二季度GDP較第一季度增長0.2%,較上年同期增長1.9%,創近7年來的最低水平。在6月初公布的經濟展望半年度報告中,OECD下調了今明兩年30個成員的整體經濟增長預期。OECD預計,今明兩年其整體GDP增幅分別為1.8%和1.7%。
對于國際經濟組織紛紛下調整體經濟增長預期,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次貸危機以及商品價格上漲對相關成員的經濟活動的影響日益增大。
中國經濟增長仍然強勁
有吉章25日表示,盡管經濟增長減緩,但中國迄今已經擺脫了全球經濟低迷的前景,其經濟仍然強勁并將可能實現軟著陸。
有吉章是在澳大利亞央行主辦的太平洋地區金融會議間隙發表上述言論的。他指出,整體而言,中國經濟要比之前預期的更為強勁。
有吉章認為,在歐洲和北美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中國面臨的挑戰將是確保需求降溫而同時避免硬著陸。北美和歐洲增長放緩將對中國經濟產生一定的溢出效應,但整體經濟一直保持相當的彈性。
對于通脹問題,有吉章認為,通脹將可能維持在“高于人們希望的水平之上一段時間”。盡管食品和燃料價格漲勢得到一定緩解,但國際油價長期內將維持在高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不利天氣影響也會帶來燃料價格“突然飆升”的風險。
他指出,對于亞洲許多國家而言,利率上升一直滯后于消費者價格的上升,亞洲一些央行需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