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亞洲開發銀行在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說,近年來亞洲發展中經濟體之間日趨頻繁的貨物貿易并未減少亞洲整體對歐美市場的依賴,經濟危機通過貿易渠道反而更迅速地傳導至亞洲。
這份由亞行首席經濟學家李鐘和牽頭撰寫的報告說,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亞洲區域內貿易集中于貨物半成品交易,模式為亞洲各發展中經濟體分別生產優勢部件,集中組裝后運往歐美市場,因此即便亞洲各經濟體直接出口歐美的貨物比例下降,亞洲作為一個整體高度依賴歐美工業化國家市場的情況并沒有改變。
報告指出,雖然亞洲發展中國家向世界七大工業化國家的直接出口比例由1990年的49%下降至2007年的32%,但深層次分析顯示,2007年亞洲發展中國家60%的出口產品最終都被七大工業國市場消化。
報告說,亞洲出口貿易對歐美市場高度依賴是2000年以來源于美國的經濟動蕩迅速傳導至亞洲的主要原因之一。
報告還指出,近幾年來,日本向亞洲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的直接投資明顯增加,隨著日本海外工廠規模的不斷擴大,日本與亞洲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有所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發展中亞洲與日本經濟逐漸脫鉤,相反,日本經濟動蕩的影響通過日本海外投資項目更明顯地傳遞到亞洲發展中國家。
但這份報告說,在亞洲發展中經濟體與工業化國家經濟體更加緊密相連的同時,歐美發達國家對亞洲市場的依賴度也逐步增強,其中最為明顯的是中國逐步成為七大工業國重要出口目的地的趨勢。
李鐘和說,毫無疑問,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成為全球貿易的重要消費市場,這將改變當前貿易全球流向的格局,但實現這一轉變尚需時日。
(來源:新華網 作者:許林貴 編輯: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