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匯市歐元兌美元持續下跌影響,人民幣正在“被動”對歐元升值。歐元對人民幣匯率自5月5日開始再次告別“9”字頭,重回“8”時代。5月以來,歐元對人民幣匯率在短短半個月之內已貶值5.6%。今年以來,人民幣對歐元累計升值已接近15%。國際清算銀行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 人 民 幣 實 際 有 效 匯 率 指 數 為116.14,較3月份升值0.4%,不能不說是受到了歐元貶值的影響。
歐盟在2007年之后就已成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其目前占我國出口市場的比重大約在18%至21%。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17日在談到希臘主權債務危機時,明確表示,雖然中國和希臘的貿易只占中歐貿易很小的比例,但歐洲整體的經濟情況也會受到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的拖累。因為歐盟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占中國貿易規模的16%,因此這次債務危機會對整個中國的出口造成影響。
花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彭程指出,人民幣對歐元近半年來實際升值近20%,但中國出口商的利潤不會超過20%,也就在10%左右,這就意味著人民幣對歐元升值15%,很多出口商的利潤就已經沒了。
上周,中國人民銀行在《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關于人民幣匯率的部分,再次重提已一年未出現其中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說法。業內專家表示,鑒于目前人民幣對歐元被動升值趨勢明顯,以致國內企業對歐出口所受沖擊重大,預期中的人民幣回歸彈性的時間窗口可能會更早到來,甚至在本月底或6月初。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回歸彈性絕不能理解為一種升值,而可能是對某些貨幣的貶值。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黃桂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歐盟債務危機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是好事,歐元對美元的貶值是一個契機,人民幣可把握這一時點放棄釘住單一美元,轉而釘住一籃子貨幣。這樣人民幣既應各方要求不再緊隨美元,釋放了國際壓力,又事實上對整體貨幣籃子有所貶值,有利于中國的出口在今年復雜的世界經濟形勢中有所恢復。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也表示,目前恰恰是人民幣匯率機制彈性化的最好時機。如果說之前市場上人民幣升值預期非常強烈,認為人民幣匯率存在顯著低估的話,目前由于貿易順差縮水、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市場注意力集中于歐洲主權信用危機,市場已經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與升值時機判斷產生了分化。在人民幣升值外部壓力趨降之時,恰好是人民幣匯率制度回歸到管理浮動匯率制的最佳時機。如果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猶疑觀望,那么一旦歐洲主權信用危機塵埃落定,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在即,那么人民幣匯率可能面臨新一輪更加猛烈的外部升值壓力。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彈性化仍宜早不宜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