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種金屬元素對人類的誘惑與折磨能延續幾千年,挑起戰爭與征服,催生帝國與貨幣,夷平高山與森林,那它一定是化學符號為AU的金。AU的名稱來自羅馬神話中的“黎明女神”歐若拉(AURORA)。如同這個贊美意味濃厚的名稱,黃金在人類文明史上一直是受到狂熱吹捧的稀有金屬,一直被視為華貴的象征。本文為你介紹未曾見過的千奇百怪的黃金.....

倫敦,金箔壽司
古代印加人把黃金視為“太陽的汗珠”;古埃及的法老堅持要埋葬在黃金這種“神之肉”里;《圣經 馬太福音》提及的東方三博士帶來的禮物之一就是黃金,而《圣經 啟示錄》形容圣城耶路撒冷的街道由純金制作……黃金在各個時代都被賦予了神話般的力量,它在誘惑著人們,更在折磨著人們。美國經濟學家彼得 伯恩斯坦在《黃金的魔力》一書中說:“從來沒有人搞得清楚,是我們擁有黃金,還是黃金擁有我們。”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公布的數據,人類歷史上4000年開采的黃金總量約為16.1萬噸,勉強填滿兩個符合奧運標準的游泳池(50×21×1.8米),其中半數以上是在過去50年中挖出來的。現在全世界可供交易的黃金大概有7萬噸(實際流通量約為2.5萬噸),如果用全世界60億人來衡量,人均只有12克,黃金的稀缺性顯而易見。而且開采黃金變得越來越困難,目前無論是南非160公里長的金脈,還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櫻桃般大小的金塊,都幾乎被挖光了,剩下的黃金都是埋在偏遠角落里的殘跡。
在我國一些戲劇以及民間傳說中,廣泛流傳著“吞金自盡”的說法,但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純金并沒有毒,吞入純金物件并不會引起中毒死亡。古代文獻里記載的一些因喝了少量金箔酒斃命的案例,可能是由于當時冶煉技術有限,金制品純度不高,含有其他有毒雜質,或者有人事先在金箔上涂了毒物所致。如果說某人吞入金制品后死亡,原因可能是金制品通過機械性刺激等,導致消化道破裂、出血等并發癥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