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新華保險躍居行業第三的第一年,也是公司新一屆董事會履職的第一年。回首臨危受命以來的經歷,新華保險董事長康典感慨萬端。戰績也是壓力,他必須帶領新的管理層厲兵秣馬,直面更多變革與挑戰。
完善治理結構、解決償付隱憂,新華保險“化蝶”蛻變
記者:新董事會上任前,新華保險剛剛經歷了管理層、股東乃至監管者共治的三年“非常時期”,您和新班底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康典: 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是確保企業內部管理指令運行順暢的重要手段,是內部控制的基礎。三年“非常時期”,新華保險在總公司成立了資源管理、戰略管理等七大中心。七大中心的權限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粗放、治理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改革勢在必行。
2010年是新華保險內控的改造年,一派繁忙景象――在北京長安街總部的十三樓,匯集了中金、安永、埃森哲、麥肯錫等多家國際知名咨詢公司,他們為新華提供戰略、運營與IT、資本架構、人力資源以及審計等咨詢服務,對涉及公司管理的所有重大方面進行梳理與改造,以有序的方式把公司逐步推到一個新的發展平臺上去。對于一家有著30萬員工、1400家分支機構的企業來說,“化蝶”的過程艱難而痛苦,我們將通過漸進式變革,將新理念注入老肌體,讓它慢慢發酵,成為肌體里和諧的組成部分。
記者:一年來,新華保險保持了較快的業務增速,已從國內壽險業第五名躍居第三名。但快速上升的同時,償付能力長期不足的矛盾也越發尖銳,新華如何突破這個發展瓶頸?
康典:壓在新華頭上最重的“石頭”是償付能力問題。償付能力不達標,新機構不能設,新業務不能開展,對投保人的承諾“底氣不足”。我們已向保監會做承諾,2010年底前,償付能力要達到100%;2011年底前,爭取達到150%以上。
目前,向現有股東定向征發的資金已到賬,按程序獲批后,公司償付能力將達到100%以上;如能順勢進入第二階段,通過資本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公司償付能力將超過150%。
專注壽險主業、審慎穩健投資,志在成為立足本土的、優秀的金融服務集團
記者:保險業務和投資業務是保險企業的兩個輪子。目前國內各壽險公司在保險方面熱衷于投資型產品,在投資方面傾心于固定資產投資、PE等新領域,您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康典:保險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保障,這是其他任何金融產品所不能替代的。中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的轉型期,老百姓加強自我保障的需求也非常迫切,保險公司有責任加大對保障類險種的創新和開發力度。新華保險去年推出了一款抗癌險,市場反響不錯。這說明,盡管投資型保險產品大行其道,但真正好的保障類產品仍是“王道”。新華今后仍會堅守傳統保險的陣地,并根據客戶需要,適度引進萬能險、投連險。
投資方面,隨著償付能力約束的解除,新華保險會在監管部門允許的前提下,在人才隊伍建設以及風險防范對策到位的基礎上,審慎、穩健、一步一步地開展。我們不會追逐股權投資等“熱門”,那樣有可能抓到大魚,也有可能掉到懸崖下面。
記者:一些保險公司開始在集團控股的架構下鋪設綜合金融的發展平臺,新華保險未來會不會走多元經營的路子?
康典:新華保險給自身定位是“成為本土最優秀的以全方位壽險為核心業務的金融服務集團”。一是立足中國市場;二是成為“最優秀的之一”;三是全方位的壽險業務;四是多元的金融服務――在不斷強化壽險這一主營業務,發展養老險、健康險、資產管理等業務的同時,逐步整合資源,進行多元集團化經營。
吸引人才、改善服務,為打造“百年老店”注入源源動力
記者:人才是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過去一段時間,新華保險的人事動蕩廣受關注。今后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有哪些動作?
康典:保險業人員流動較為頻繁,國內外都如此,加上新華保險剛剛走過“非常時期”,這一問題尤為突出。目前新華正在建立健全人力資源培訓系統和人事管理制度,包括新的薪酬激勵體系、員工職業生涯的設計等,從機制上把個人發展訴求和公司發展需要融合在一起。我們還會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加強員工對企業價值的認同,加深人與企業的精神紐帶聯系。新華保險人才隊伍的鍛造、員工隊伍的穩定,至少要持續兩三年的時間。我們求賢若渴,希望更多的優秀人才加盟,為企業發展提供新鮮血液。
記者:全國性的大型保險企業普遍面臨理賠服務管理的復雜局面,新華保險怎樣提升服務水平?
康典:2009年底我們推出了“星級理賠服務”質量認證體系,全國上千家機構使用統一的理賠服務標準,把服務體驗等主觀感受提煉成可量化、可執行的考核評價指標,使理賠管理有抓手。同時開展評優激勵,理賠做得好不好,直接與物質獎勵和榮譽掛鉤,從制度上引導機構和個人不斷強化更加主動、優質的理賠服務,此舉堪稱業內首創。去年公司理賠案件整體時效為2.67天,理賠滿意度保持88%的高水平,保監會把新華保險的理賠服務作為“標桿”,向全行業推廣。保險是一種承諾,保險公司想做“百年老店”,必須以信立業,以信謀遠。對新華人壽來說,追求誠信服務、卓越服務永無止境。
2010年新華保險經營管理和業務規模已經躍上了一個新臺階。2011年將是變革不斷、競爭加劇的一年,我們會爭取以盡可能短的時間表,繼續提高業務品質和管理水平,持續豐富產品體系、完善服務內涵,用一個值得信賴的品牌去迎接保險業的燦爛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