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經濟體的頭銜沒有太多值得慶幸的,中國到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4000美元,這才是目前中國的真實處境。
中國經濟總量(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再次成為矚目焦點。日本內閣府2月14日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10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萬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2010年第四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下降0.3%。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表示,新數據意味著,中國總體經濟規模在世界上占更大分量,對世界經濟格局影響加大,但人均GDP與他國有巨大差距。
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馬朝旭2月15日表示,盡管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但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屬性沒有變,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們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按照英國著名經濟史和經濟統計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測算,晚清時期,中國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重最高達到32.9%,可見經濟大國與經濟強國不一定能畫上等號。僅僅按照國內生產總值的排名衡量一國經濟實力有失偏頗。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表示,“目前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中國還是一個‘窮國’的事實并沒有改變”。
真正強大應走出GDP幻覺
GDP是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核心指標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指標。不能忘記,中國有13億人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數據,中國人均GDP世界排名在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他說,按照每人每天1美元收入的聯合國標準,中國仍有1.5億貧困人口。中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
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年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桑百川表示,中國當前的增長雖然很快,但是質量不高,產能過剩、污染等問題使經濟增長的代價很大,因此中國存在總量增長和低效率并存的局面,這樣經濟總量的擴張、追求總量的排名是沒有意義的,更應該注重社會福利總量、公眾可以享受的福利。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馬俊威則認為,還應清醒地意識到中國的“軟實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經濟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仍需規范和成熟。
對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越日本,日本方面的反應相對平靜。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將不會與中國競爭GDP排名,我們搞經濟不是為了爭排名,而是為了使日本國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彼f,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很高興看到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他還表示,日本將會借助中國經濟,尋求本國經濟發展的新活力,進一步擴展兩國間的經濟交流。
推動地區和世界經濟共同發展
馬俊威表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是正?,F象,應該以平常心看待,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科技、綜合國力等方面遠遠落后于日本,真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任重道遠。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畢吉耀從另一角度分析認為,“中國目前的發展基數已經較高,經濟發展在體制機制上仍然存在一定問題有待解決。此外,由于能源、資源以及環境約束,三個因素疊加對我們經濟可持續高增長構成巨大威脅”。
多位專家表示,第二大經濟體的頭銜沒有太多值得慶幸的,中國到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接近4000美元,這才是目前中國的真實處境。不僅如此,未來20年在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與當前相比將更加嚴峻。
馬朝旭表示,中國將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化同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推動地區和世界經濟共同發展。無論中國如何發展,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中國都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楊天波)
(責任編輯: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