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德班氣候大會批準了一攬子決議,但是分析人士指出,部分內容不夠具體,措辭留有巨大漏洞,可能讓某些國家得以逃避減排責任。如果今后幾年內無法扭轉減排局面,全球可能陷入災難境地。
12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終于在南非德班閉幕,各國代表經過最后沖刺,4份決議在11日清晨艱難降生。
4份協議分別涉及《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長期合作行動計劃、綠色氣候基金和2020年后減排的安排。發展中國家的兩個基本訴求:發達國家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進一步減排,同時啟動綠色氣候基金,均在4份協議中得到了體現。這標志著,馬拉松似的德班氣候大會經過長跑之后還是給出了一份相對令人滿意的答卷。
德班氣候大會上,相比美歐等發達國家的各懷鬼胎,由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組成的金磚國家團結一致,抱團作戰。在非洲集團等談判方的支持下,發展中國家用一個聲音說話,保證大會最終達成了一攬子協議。
不過,參加德班氣候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德班會議未能全部完成“巴厘路線圖”的談判,落實坎昆協議和德班會議成果仍需時日。各方在有關2020年后加強公約實施的安排上還需要做更多工作。
解振華認為,發達國家在自身減排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的政治意愿不足,是影響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努力的最主要因素?!拔覀兤诖l達國家拿出政治誠意,進一步提高減排承諾水平,落實資金和技術轉讓承諾,與發展中國家合作進一步落實坎昆會議和德班會議成果,盡快完成‘巴厘路線圖’授權的談判?!苯庹袢A說。
據悉,此次大會要求《京都議定書》附件一締約方(主要由發達國家構成)從2013年起執行第二承諾期,并在明年5月1日前提交各自的量化減排承諾。同時,會議決定正式啟動“綠色氣候基金”,成立基金管理框架。2010年坎昆氣候變化大會確定創建的這一基金,承諾到2020年發達國家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幫助后者適應氣候變化。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盡管會議批準了一攬子決議,但部分內容不夠具體,措辭留有巨大漏洞,可能讓某些國家得以逃避減排責任。如《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期限,決議沒有明確說明是5年或8年;對于“綠色氣候基金”,資金來源和管理機制仍是空白。
另外,決議對中、美、印等國納入新的氣候保護協議的時間界定模糊,只是說“2015年達成,2020年之后生效”。對此,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昂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2020年后生效,沒有明確指出是哪一年,主要的排放國納入新協議生效的時間不明確,沒有把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表現出來。另外,各國的減排信心也是非常不足。
環保人士認為,一攬子決議沒能解決最緊急議題,在減排方面沒能采取更迅速、更深入的行動。如果今后幾年內無法扭轉減排局面,全球可能陷入災難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