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2月13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去年(2011年)6月開始,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先后在深圳、北京等地起訴美國蘋果公司“iPad”商標侵權的案件。深圳唯冠方面認為,iPad中國內地的商標屬于深圳唯冠所有,蘋果公司在中國內地市場沒有iPad商標權,并索賠100億元人民幣。
去年12月5日,深圳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美國蘋果公司敗訴。蘋果要么花費重金從深圳唯冠手中購買ipad商標,要么放棄在中國內地以iPad的標識,銷售平板電腦。
不愿承受巨大經濟損失的蘋果公司表示不服,繼續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目前,二審正在進行中,結果還沒有公布。
但是,深圳唯冠已經就蘋果公司侵權iPad,向北京市西城工商分局投訴。西城工商分局也已經立案受理,轄區內的蘋果西單大悅城店,可能將面臨工商部門開出的億元罰單。
除北京西城工商部門外,山東、河北、湖南、四川、廣東等多地區工商部門也介入調查,一些蘋果門店和代理商的iPad產品,有的下架停售,有的被查處沒收。相關工商部門表示,將以非法經營額作為計算依據進行處罰。
深圳唯冠代表律師馬東曉今天下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截至目前,已有9個省市自治區近20家工商部門介入調查iPad商標侵權案,其中大部分舉報材料由他們提供。
馬東曉透露,未來還會有更多工商部門介入。而且,深圳唯冠正在準備向海關提供材料,要求禁止蘋果iPad的進出口。
在不知道二審結果的情況下,深圳唯冠和工商部門的這種做法合法嗎?中國知識產權律師網首席律師徐新明發表他對案件的分析。
徐新明:中國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實行雙軌制,也就是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雙重的機制,這二者是兩條渠道供權利人來救濟。當然司法訴訟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一個漫長的一審、二審,行政保護就比較簡潔、比較便捷、快速,對于知識產權人的保護相對來說比較方便一點。現在唯冠科技選擇向工商部門投訴,并向工商部門要求做出相應的處罰,目前來看這個商標是屬于深圳唯冠名下,這是沒有疑問的。所以工商部門來查處處理這類侵權事件,是有法可依的,這是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