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爆發的地震海嘯災難讓日本國內談核色變。在不能確認核電完全安全之前,日本政府決定放棄這一發電方式。而數據顯示,這將令日本今夏陷入電力短缺的窘境。
4月末核電陷入全面停滯
20日,日本關西電力公司位于福井縣高濱町的3號核電機組進行定期檢查而停止發電,至此該公司11座核電機組全部停止運轉。全日本54座核機組僅剩下兩座還在發電,到4月末這兩座核電機組也要進入定期檢查,屆時日本核電機組全部停轉。
由于核電機組所在地區一直要求政府出臺新的安全標準,但日本政府忙于應付消費稅的制定而無暇顧及,因此,核電重啟的議題恐遙遙無期。曾經占據日本電力供應30%江山的核電陷入閑置,這在今夏對日本社會的影響將難以估量。
火電替補將拖累經濟
失去了核電支撐,日本國內今后將大范圍依賴火電。但即便電力公司之間在必要時互相融通電力,各家公司也會因為缺少核電而普遍感到供應緊張。有分析人士指出,各地政府應啟動更嚴格“限電令”,加大家庭和企業的節電力度,但包括富士通、日立和松下等公司在內的企業紛紛表示,節電手段幾乎用盡,已再無節電余地。
百姓不夠用,電力公司卻還扛著巨額虧損。據估算,如果火電全部取代核電,電力公司每年要增加3萬億日元的燃料成本。
2011年,日本9家電力公司4-12月的決算結果顯示,除了沒有核電機組的沖繩電力公司外,8家電力公司均告虧損。其中,東京電力、東北電力、關西電力虧損最為嚴重,分別為6230億日元、1677億日元和1181億日元。
2012年所有核電機組停止發電,用火力發電代替,虧損將更為嚴重。久而久之,經營難以為繼的電力公司勢必轉嫁成本,提高電價后肯定會加重企業負擔,增加家庭開支,對日本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日能源供應看中東臉色
令日本政府最為擔心的問題并不是電力公司的虧損,而在于能否保障電力供應。
作為火力發電的燃料,液化天然氣的進口目前也成了一大難事。數據顯示,2011年日本液化天然氣有28.1%源自中東國家,但鑒于目前歐美同伊朗的緊張關系,霍爾木茲海峽的暢通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日本近1/3的天然氣進口。因此,一旦中東地區陷入戰事,日本連基本的火力發電都將難以為繼。
為避免有可能陷入的尷尬境地,日本政府已經開始與美國商議從該國進口液化天然氣,但實際上,將天然氣作為戰略物資的美國對該資源一直限制出口,能否最終滿足日本需求仍是一個問號。商報記者 王可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