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露將推動建立穩定、高質量、多元化的資本補充機制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在《求是》雜志刊發了署名文章《嚴守風險監管底線》。文章首次對外披露了銀行業“穩中求進”的內涵。同時,他透露銀監會將研究實施資本管理的差異化監管制度,推動銀行建立穩定、高質量、多元化的資本補充機制,以及更有效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將深化對流動性覆蓋率(LCR)和凈穩定資金比率(NSFR)等新監管指標的理解和應用。
“穩中求進”
緊貼銀行業穩健運行
“穩中求進”是中央確定的今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結合銀行業的實際,尚福林首次詳細解釋了銀行業“穩中求進”的原則。銀行監管工作要做到“穩”,就是要嚴守風險底線,促進銀行業穩健運行,維護金融穩定。銀行監管工作要做到“進”,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深化銀行業改革開放,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進一步推進自身監管能力建設。
文章指出,受國際、國內宏觀環境影響,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等領域的銀行信貸風險、流動性風險有所暴露,案件等風險防控形勢不容樂觀。目前既要清醒認識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又要堅定信心,把握內外部有利條件,加強風險評估,及早準備預案,及時采取措施,切實提高應對能力。文章稱,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堅持積極防范化解風險的精神,銀監會要繼續保持監管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嚴防重點領域、關鍵行業的風險暴露,促進銀行業持續穩健運行。
適時出臺流動性風險監管規則
文章指出,2011年以來,銀行業承受的流動性壓力明顯上升,流動性風險管理難度持續加大,部分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前瞻性不足。目前銀監會正在根據國際新監管標準,制定新的流動性風險監管規則,同時督促銀行健全科學的流動性考核體系,嚴格執行存貸款指標日均考核要求。同時,加強融資來源穩定性管理,加快完善流動性管理的政策、流程、技術和信息系統支持體系,切實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文章表示,結合我國國情,銀監會將穩步實施國際監管新標準,適時出臺商業銀行資本和流動性風險監管規則。
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比率并非首次提及。2011年,銀監會發布關于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要求銀行LCR不得低于100%。業內人士指出,這一監管指標可以壓縮大型銀行在短期負債和長期資產之間套利的空間,有助于推動商業銀行回歸傳統的業務模式。而凈穩定資金比率指標主要是防止銀行在市場繁榮、流動性充裕時期過度依賴批發性融資,而鼓勵其對表內外資產的流動性風險進行更充分的評估。
嚴防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
尚福林稱,近來金融領域的非常態、不穩定、不合規現象有所抬頭。為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銀監會針對案件防控、銀信合作、理財業務等出臺了多項監管措施,并加強對貸款的全流程管理,確保信貸資金真正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他表示,下階段,銀監會將持續保持案件防控的高壓態勢,防范操作風險;規范銀行理財業務發展,防范表外業務和銀信合作業務風險。同時,繼續發揮好處置非法集資和規范融資擔保機構的牽頭部門職責,配合地方政府加強清理整頓,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妥善處置資金鏈斷裂等風險事件,維護金融穩定。
文章同時指出,信用風險是當前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今年銀監會將繼續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重點領域、關鍵行業信用風險排查,及時采取妥善應對措施;前瞻性管理潛在信用風險,完善貸款五級分類管理,全面落實信貸管理的各項監管要求;積極運用壓力測試等風險管理工具,持續增強信用風險管理能力。同時,銀監會將通過各種方式加強信用風險提示和預警,不斷推進風險監測信息系統建設,力求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處置。(記者 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