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扶持光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盡量考慮與世界貿易規則的對接,把重點放在優化企業經營環境上,而不是簡單地采取資金支持的方式。
一個裁決驚起了中國光伏產業的波瀾。
“無論最終調查結果如何,我們都會一如既往地以 ‘生產老百姓用得起的綠色電力’為目標,并且決不放棄美國光伏市場。”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英利)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偉在電話中語氣堅定地對本報表示。
3月21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針對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反補貼調查結果,初步裁定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存在出口補貼,并將對這些產品征收2.9%至4.73%不等的反補貼稅。
裁定發布后中國光伏企業抗議聲四起,“這個裁決完全不公正、不合理”,得知被列入征稅名單,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下稱尚德)公關高級主管歐立志在接受本報采訪時顯得很憤懣,“我們從未向美國傾銷太陽能電池板,接受不公平的政府補貼更是無稽之談。”
英利困局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反補貼初裁,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將被征收3.61%的反補貼稅,李偉對此感到啼笑皆非,“相比國外,我們的困境恰恰源于政府對光伏產業扶持措施和力度的不足。”
一個鮮明的對比是,美國光伏產業的行業龍頭SolarWorld僅在2007年美國俄勒岡州新廠建設項目中就接受了約430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和公共補貼,2010年、2011年又在歐洲獲得了1875萬歐元、4500萬歐元的政府資助。
“政府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政策扶持,依靠海外市場就成為我們生存和發展的最主要路徑。”李偉向本報介紹說,歐美市場對光伏產品的需求疲軟,此時美國裁定反補貼稅,將加速企業利潤的下滑,“美國此舉無疑會把我們推向更大的發展困境中。”
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面臨的困局代表了我國整個光伏行業的生存狀況。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公司將被征收2.9%的反補貼稅,雖然這在此次裁定中已是最低稅率,歐立志仍然表示出擔憂。
“除了美國的‘雙反調查’,我們更加關心歐洲國家是否會步美國后塵。”歐立志向本報表示,“歐洲國家特別是德國一直是中國光伏產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其中70%-80%的組件產品來自中國。歐洲市場的大門一旦關閉,將對中國光伏企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有消息稱,德國太陽能經濟聯合會目前正在準備聯合27個歐盟成員國,向中國光伏產品提出反傾銷申請。
上海新能源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米月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我國90%以上的光伏產品出口國外,嚴重依賴海外市場,是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受制于人的癥結所在。“今年國內光伏發電已開始大規模啟動,光伏產業將迎來轉機,但是消化過量產能還需要兩到三年時間”,米月預計,“行業將經歷一段‘寒冬期’。”
裁決背后的利益交鋒
此次初裁起源于去年美國光伏企業向政府提出的一次申請。
2011年10月19日,以SolarWorld為首的7家美國光伏電池廠商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對來源于中國的晶硅光伏電池產品提起“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商務部分別在10月19日和11月8日立案。當時,美國企業提出要求對中國光伏企業征收100%關稅。
“這是少數美國光伏企業嫁禍中國同行的伎倆”,李偉說,目前美國經濟仍未走出陰霾,石油供應緊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美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同時,財政政策、歐債危機都將進一步拖累美國經濟。“美國國內經濟市場持續低迷,少數光伏企業便企圖將危機轉嫁中國,美國商務部做此裁定,想要坐收漁翁之利。”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新能源商會信息研究部副主任楊來對此表示贊同,他向本報表示,初裁規定征收的反補貼稅雖然不高,卻足以加劇國內光伏企業的兩極分化。
楊來進一步分析說,光伏產業本身的利潤并不高,這次裁定對于像天合光能這樣原本經營較好的企業,影響會相對小一些,但是對于那些本來就經營不善的企業打擊很大,市場份額的萎縮和企業利潤的縮水無疑會使它們變得岌岌可危,而這恰恰成為了美國企業搶占光伏市場的大好時機。
誰為初裁結果買單
美國此番設置貿易壁壘,似乎并不會為自身贏得多大好處。
“對美國而言,征收中國光伏產品反出口補貼稅,其實是弊大于利的”,楊來認為,美國尚未完成的針對中國光伏業的“雙反”調查和征稅行動并非理性行為。
他的依據是:中國光伏企業每年都要從美國進口20多億美元的多晶硅、EVA、漿料等原材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美國光伏原材料市場的發展,中美此次貿易摩擦,在給我國太陽能廠商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將給美國太陽能下游企業帶來影響,比如主營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美國公司,他們的生意會枯竭。
在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綱看來,美國此舉不過是一個政治策略,是奧巴馬拉攏人心,以此獲得更多選票的手段。
“對美國這一動作的分析,要充分考慮到今年是美國大選年這一政治背景。光伏反補貼初裁,象征性地加征不到5%的關稅,這并不會對我國光伏業產生大的影響,這一裁定的真正意義在于,應美國國內一些企業的要求,在對華貿易政策上擺出強勢打壓的姿態。”他說。
專家普遍認為,限制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結果,只能是中美雙方光伏產業的兩敗俱傷。
“限制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美國光伏能源成本上漲,這將影響光伏發電實現平價上網”,歐立志表示,尚德電力將繼續重視美國市場在光伏行業的重要地位,繼續秉持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的理念,為美國客戶提供支持。
光伏企業需要政策支持
美國初裁令已出,歐洲國家又緊隨其后,中國光伏業一夜之間四面楚歌,光伏業的發展仍需政策層面的扶持。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向本報強調,國資委對電網公司的考核指標應該向太陽能發電傾斜 ,“首先要解決上網問題,而上網問題還需考慮到電網公司的利益。對于電網公司,國資委不能僅僅簡單地按照GDP的方式進行要求。政府整體思路應當轉變,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來考慮,采用適當的獎懲機制來調動電網公司的積極性。”
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急劇升溫,中國在成為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的同時,也成為其最大的貿易摩擦國。
國內許多新能源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此都有共識:中國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扶持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盡量考慮與世界貿易規則的對接,把重點放在優化企業經營環境上,而不是簡單地采取資金支持的方式。(張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