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深圳樓市價跌量升 中小戶型是成交主體
在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壓力下,深圳投資性購房需求受到抑制,住宅價格開始松動。記者昨日從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獲悉,深圳樓價在今年2月出現近三年來首次下降,而1―6月份全市樓價降幅逐步收窄,預期后市會有上揚。
樓市心態趨于理性
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市房價同比由漲轉跌進入下行通道。今年2月份,新建住宅下降0.2%,二手住宅價格下降1.3%,是自2009年7月份以來的首次下降。總體來看,調控政策效果顯現,房價企穩回落。
“受宏觀政策調控影響,開發商和購房者的心態均趨于理性。”統計人士分析,一方面限購使投資者基本離場,開發商采取以價換量的方式,快速融資;另一方面購房者從“一等不再有”的沖動向“等等更便宜”的心態轉變。
由于當前置業者大部分支付能力不強,加上政府穩定樓市的決心,購房者對價格十分敏感,促銷幅度大,成交就多;反之,成交就放緩。這種供需雙方趨向理性的心態正是調控成果的顯現。
樓價降幅逐月收窄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深圳市新建住宅各月價格環比先后呈現回落、小幅反彈、連續持平、降幅擴大、降幅收窄的走勢。”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負責人表示。
去年一季度,深圳住宅價格受調控政策出臺影響應聲下跌;二季度,開發商強硬挺價,房價小幅反彈;三季度,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價格連續3個月環比持平;四季度,開發商由于資金鏈趨緊,以價換量促銷,房價開始下降;今年一季度起,受央行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等信號影響,購房者在看漲預期下開始入市。房價降幅開始收窄,預計需求的集中釋放將在一段時期支撐樓市回暖。
據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市房價松動的同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增加,二手住宅成交量逐月增長。今年1―6月我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累計152.38萬平米,同比增加7.81%;二手住宅成交量截至6月,已經連續5個月環比上漲。
剛需購房拉升交易量
“剛需置業者是目前的購房主力。”統計人士介紹,去年年底以來,央行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及貸款利率,且深圳部分銀行首套房可做到85折利率,多重貨幣政策優惠減輕了月供壓力,剛需置業者的購房熱情提升,住宅成交量快速回升。
據統計,目前購買新房的首次置業者大約占80%,購買二手房的首次置業者在60%以上;從新房和二手房成交的戶型結構來看,小戶型和中等戶型依然是成交主體。
新房庫存變化因此出現結構性差異。根據深圳市房管部門資料顯示,截至6月30日,新建商品住宅期房可售面積為215.51萬平方米,其中,90平方米以下及90―144平方米的中小戶型期房可售面積大幅減少,因其不斷被剛需置業者消化;而144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庫存未減反增,主要是置業者大部分受到限購限貸的影響暫無購買資格。
相關新聞
7月新房成交縮水兩成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徐強) 上周,深圳一手房市場以786套的周成交數,結束了7月份的行情。7月深圳新房價格維持平穩,成交量則“縮水”,較6月份減少兩成。
來自市規劃國土委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深圳一手商品住宅成交3286套,比6月份下降了21.44%;成交均價20194元,比6月份上漲6.51%。
深圳中原地產專家認為,7月基本上延續了6月的走勢,樓市已經逐步回暖。另外,隨著央行的年內二次降息,前期被抑制的剛性需求逐步釋放。然而,深圳樓市量價并沒有就此大幅反彈。專業人士稱,這與深圳嚴格執行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有密切關系。
記者調查發現,樓市回暖,置業者既擔心樓市會出現大幅上漲,又對房價還會再降心存希望,因此觀望者開始增多。另外,7、8月份是傳統淡季,因而造成新房成交量銳減。
對于房價未來走勢,世聯地產華南區首席分析師曹取分析認為,在限購政策不放松的前提下,缺少投機和投資型需求的介入,樓市量價齊升的基礎薄弱,不會出現暴漲情況。
- 環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