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年對歐元區來說是充滿險情的一年,也是世界經濟進入“冰河世紀”的一年。在經過輪番財政瘦身后,歐元區仍沒有找到走出困境的辦法,失業率高企、金融體系脆弱、主權債務風險上升,財政緊縮和經濟低增長都陷入惡性循環。惟一值得慶幸的是,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在持續了3個年頭后,歐元仍活著。展望2013年,歐元區仍將面臨多重挑戰。各國將就建立銀行業聯盟進行系列談判,但由于一體化進程涉及讓渡成員國部分主權,談判將難以一帆風順。此外,意大利和德國的大選結果,以及西班牙是否申請全面救助將為歐債形勢的發展增添變數。歐洲要走出危機,需要歐盟領導人展示出創新能力,堅定地沿著一體化道路走下去。
危機發酵,各國抱團取暖
過去一年里,日子難過的不僅是希臘,歐元區第二大、第三大、第四大經濟體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均出現了險情,意大利和西班牙國債收益率逼近7%的警戒線,銀行業壞賬問題凸顯。國際主要評級機構先后下調了法國等9個歐元區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一時間,歐元區解體、“歐元崩潰論”甚囂塵上,讓市場惶恐不安。如此危情也倒逼歐元區各國領導人放棄紛爭,抱團共渡難關。
歐洲官員每月均聚首
2012年是名副其實的會議年,幾乎每個月歐盟官員都要齊聚一堂,商討債務危機:1月份,歐盟領導人就新歐元區財政公約的內容細節達成基本共識,為歐元區加強財政紀律和最終實現財政聯盟打下基礎;3月份,歐元區財長同意將歐洲穩定機制和歐洲金融穩定工具的放貸資金規模上限提高到7000億歐元,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向歐元區成員國提供救助貸款;6月份,歐盟提出了加強財政經濟聯盟的新計劃草案,主要內容包括歐元區集體設定各成員國年度財政預算上限、歐元區成員國如要增加發行債券必須事先獲得其他成員國的同意、歐元區將發行共同歐元債券作為中期選擇、籌建歐元區“財政部”等;8月份,歐盟提出建立歐洲銀行業聯盟的建議草案,具體內容包括組建歐元區統一的銀行業監管機構、建立歐盟共同的存款保證計劃和設立旨在幫助解決銀行呆壞賬的救助基金;11月份,歐元區財長同意向希臘發放總額為437億歐元的新一輪救助貸款。
此外,在經濟持續不振的狀態下,歐洲國家領導人開始考慮在緊縮的同時實施一定的經濟刺激措施。去年歐盟夏季峰會就通過《增長與就業公約》推出了總額為1200億歐元的促進經濟增長一攬子計劃,以幫助債務危機國走出危機。
歐央行成緊急“救火員”
除了歐洲各國在努力,歐洲央行也沒閑著。作為歐元區17國的中央銀行,歐洲央行最主要的目標是穩定歐元區的物價,也就是控制通貨膨脹。而在與債務危機的戰斗中,歐洲央行的角色集中凸顯了出來,在輿論壓力和期待之下,歐洲央行開始模仿美國、日本和英國等中央銀行,多次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和擴大流動性來促進歐元區經濟復蘇:去年2月,歐洲央行通過第二輪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向歐洲銀行系統注入了5295億歐元,加上2011年12月第一輪LTRO的4890億歐元,歐洲央行兩次向銀行系統注入的資金總額已經超過1萬億歐元;去年7月,歐洲央行宣布將歐元區主導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0.75%的歷史新低;去年9月,新購債計劃出臺,市場信心隨之出現明顯回暖,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從7月底的1.20升至去年底的1.31左右。
在歐洲央行這一系列“大手筆”的影響下,受到債務危機困擾的歐元區主要經濟體的融資壓力得到明顯緩解。其中,西班牙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去年7月的7.5%以上下降至去年底的5.5%左右,意大利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從去年7月近7%的高點降至4.5%以下。
挑戰猶存,經濟初現轉機
盡管歐盟領導人在去年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留給歐元區的挑戰還有很多。有人預測,如果歐元區推動進一步經濟和政治一體化,可能導致一些邊緣國家最終放棄使用歐元,那么雙速歐洲出現的可能性將增大。
兩個經濟好兆頭
2012年終歲末,歐元區經濟至少出現了兩個好兆頭:其一,主權評級趨于穩定。經過一年的努力,評級機構給歐元區國家降級的風潮正在轉向。2012年10月,西班牙避免了被穆迪下調至垃圾級的厄運;同年11月,愛爾蘭的評級展望被惠譽上調至穩定;隨后,標普在希臘再次對債務重組之后,將該國的評級上調至B-,雖然上調后的評級依舊很低,但也算是有所改善。此次上調評級反映出標普肯定了決策者讓希臘留在歐元區的決心,這一決定不但消除了可能迫使歐元區解體的最直接威脅,也消除了可能沖擊到歐元區其他國家評級的尾部風險。
其二,歐洲央行認為,明年下半年,歐洲經濟復蘇有希望。盡管短期前景并不樂觀,但分析人士認為,總體而言,歐盟領導人去年已就深化一體化改革達成更多共識,歐盟正沿著財政聯盟、銀行業聯盟乃至政治聯盟的軌跡前進,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市場對歐元區開始恢復信心。
擺脫危機需數年
至于歐洲還要多久才能擺脫債務危機,倫敦市前副市長、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羅斯義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元區最初陷入債務危機的誘因是私營部門(主要指愛爾蘭和西班牙)和政府部門(主要指希臘)過度借貸造成的。除非這些債務能大幅度減少,否則債務危機不會在短期內結束。歐洲國家努力了3年,就當前局勢看,這些欠債并沒有大幅減少,即使2013年歐洲經濟出現復蘇跡象,速度也非常緩慢,償債能力也不會大幅改善。由此推斷,歐洲距離完全復蘇還需要幾年時間,徹底擺脫債務危機仍需幾年。”
最新經濟數據顯示,歐洲經濟仍處于嚴重衰退階段,去年第三季度,歐盟GDP增速為2%,歐元區GDP增速為2.7%,均低于危機前水平。就核心經濟體而言,只有德國GDP增速高于上一個商業周期平均水平,而法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愛爾蘭、希臘的GDP增速仍低于危機前水平,尤其是希臘,比2007年第三季度的增速整整低了19%。
羅斯義認為,歐盟各成員國政府依舊會推行緊縮政策,即便同時推出刺激措施,規模也不會太大。而歐洲經濟陷入衰退的核心原因就是政府固定投資持續下滑。自2008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歐盟固定投資一直呈現負增長,比經濟頂峰時期整整下滑了17.3%左右。德國經濟之所以增長勢頭不減,主要是因為德國政府的固定投資僅比前一個商業周期減少了4.6%。相比之下,歐盟其他三大經濟體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固定投資降幅非常大,分別為19.2%、23.4%和38.2%。而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的固定投資比例下降幅度更是達到了41.4%至60%之間。由此可見,固定投資勢頭若依舊低迷,歐洲經濟在短期內不會出現快速復蘇。
德國仍是領頭羊
具體來看,受經濟衰退影響,2013年,希臘、塞浦路斯、意大利和西班牙仍難以擺脫債務困擾,它們的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只會小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希臘實施的債務減記措施并不適用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希臘經濟規模小,不會對歐洲銀行業體系產生巨大破壞,而西班牙和意大利經濟規模較大,一旦出現違約危機,對整個歐洲的銀行業體系將造成巨大破壞性。對歐元區而言,今年最大的風險在于意大利,如果前總理貝盧斯科尼重新掌握實權,那么意大利的債務違約風險將加大。
德國現在是歐盟經濟政策制定的領頭羊,這一位置在2013年不會有太大改變。羅斯義認為,縱觀歐洲局勢,英國經濟停滯不前,難以扮演核心角色,法國經濟雖然正在復蘇,但已經與德國不在同一等級,所以不得不俯首稱臣。而且可以肯定的是,2013年,歐元區不會分崩離析,因為德國會一直“庇護”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