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開局之年,地方版“收入倍增計劃”正式開啟。多數省市提出2013年人均收入高于GDP增速的目標。在經濟增速趨緩、地方財政吃緊的背景下,增收目標能否實現引發了多方討論。專家表示,收入增長幅度不一定一窩蜂定為超GDP增速,重要的是讓中低收入者感受到收入水平實實在在提高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縮小。
近日,地方版“收入倍增計劃”正式開啟。例如,廣州市將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略微下調至10%,同時提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東莞市將上述三個目標分別設為7%、8.5%和9%;濟南市上述三目標為9.5%、11%和12%;合肥市為12%以上、13%、14%;蘭州市為15%、16%、18%。
有專家對增收目標能否完成提出了擔憂和質疑。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鄒士年表示,收入的增長與經濟發展和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關。從經濟增長來看,全球經濟依舊脆弱,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乏力,外部需求疲軟必然影響國內經濟,更直接影響眾多與這些出口型企業相關的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而國內由于技術創新不足,成本上升,制造業景氣度依然不足,房地產調控繼續從緊,國內經濟增長的緩慢必然影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