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 徐僑唯 制
“不是接不到訂單,而是接到訂單我們做不下來。”昨日,在位于石橋鋪不到30平方米的辦公室里,千開科技總經理馬方帥看著電腦上外貿市場回暖的消息,向記者傾吐著自己的無奈,他已經將自己接到的好幾個海外訂單轉給了沿海的企業。
日前第113屆廣交會第一期結束,作為外貿市場的風向標,前方傳來了市場回暖、訂單出現明顯回升的消息。不少重慶創業者也將自己的眼光投向國外市場,但是,在產品、成本、地緣都不存在明顯優勢的情況下,搶攻海外市場,并非易事。
個案:接到海外訂單轉讓同行
2009年,馬方帥大學畢業做了兩年銷售工作后,開起了自己的科技公司,生產銷售專供機房使用的防靜電地板,如今每年的銷售額已做到200多萬元。一直對海外市場有所期盼的馬方帥,這兩年來不斷通過網絡與海外采購商進行接洽,但是最終都無疾而終。
“甚至有些訂單,我談好后直接轉給了江浙一帶的同行,因為采購商要的價格,我的公司做不出來。”他對外商的報價是每平方米為32美元,而沿海廠家因有產業配套優勢,產品每平方米僅22美元即可成交,同時貨運成本更低。是對于海外市場,馬方帥根本不是沿海企業的對手。
現狀:微企出口占比不到10%
實際上,像馬方帥這樣,看著找上門的訂單,拱手相讓的小微企業不是少數。來自市外經貿委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共有1766家出口型企業,其中小微企業為1280家,數量占全市出口企業總數的80%,但是小微企業的總出口額還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