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埃及媒體報道,埃及外長阿布·蓋特日前對伊朗打算恢復與埃外交關系表示歡迎,并透露說他將與伊朗外長穆塔基就此事進行會談。阿布·蓋特的講話,回應了伊朗對埃及的立場。此前,伊朗總統內賈德5月15日表示,伊朗準備恢復同埃及的外交關系,欲在埃及設立大使館。
伊朗和埃及同屬中東大國,都在地區事務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上個世紀70年代末,兩國關系開始交惡,原因有二,一是埃及和以色列在美國總統卡特的調停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締結了和平條約,這使伊朗大光其火;二是1978年伊朗爆發反對巴列維國王的伊斯蘭運動,并把他趕下了臺,而埃及事后卻收留了被廢黜的巴列維,并為他提供政治避難,這極大地刺激和惹怒了新上臺的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霍梅尼遂宣布與埃及斷交。
伊朗和埃及一個是波斯民族,一個是阿拉伯民族,一個是什葉派穆斯林國家,一個是遜尼派聚居的伊斯蘭國家,這些都構成了兩國關系發展中的不利因素。同時,兩國又分別是中東地區所謂“溫和”和“激進”國家的代表,照美國的定性,伊朗還是“無賴國家”和“邪惡軸心”。這種分野多年以來也一直制約著兩國關系的發展,同時決定了兩國互相“瞧不起”對方,《阿拉伯在線》網站甚至發表署名文章認為,“在中東的格局中,伊朗已經代替以色列,成為埃及的最大威脅”;而在伊朗看來,埃及是“跟在美國后面亦步亦趨,并與魔鬼國家以色列打得火熱”。此話難免有些偏激,但在埃、伊關系中,美國和以色列因素的存在卻是不爭的事實。
沒有埃及在美國的斡旋下與以色列媾和,伊朗可能不會那么輕而易舉地與埃斷交。同樣,現在伊、埃兩國關系出現回暖現象,也與美國、以色列息息相關。最近,美國在伊核問題上一個勁兒抓住伊朗的辮子不放,并一步步擰緊“緊箍咒”,以色列也追隨美國,主張強硬對待伊朗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一方面針鋒相對,表明原則立場,另一方面,也在與美國多方巧妙周旋,若能和平化解危機,無疑是上策。而美國和以色列在對伊朗保持強大軍事壓力的同時,也明白“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佳選擇的道理。這樣,埃及就成了溝通雙方的重要橋梁,其特殊的地位為各方所依重。
對伊朗來說,消除阿拉伯國家對它的疑慮、擔憂和誤解,是緩解外部壓力的關鍵一環,這樣可以盡量減少樹敵面,騰出時間和精力專心應對美國和歐盟等西方國家。而在這方面,伊朗深諳,做好了埃及這個阿拉伯龍頭老大的工作,就可以以點帶面,順利梳理好與阿拉伯國家一大片的關系。
在埃伊關系上,眼下相比而言,伊朗對恢復外交關系更為積極主動,這是因為伊朗對埃及要求得更多一些。伊朗媒體引用總統內賈德的話說:“伊朗和埃及兩國都具有悠久的文明歷史,兩國都有很大的影響力……都渴望發展友好關系。我們認為,埃及是整個伊斯蘭世界的一部分,兩國就像親兄弟一樣。如果埃及政府宣布已準備就緒,我們當天就會在埃及設立大使館。”
由此,可見伊朗迫切心情之一斑。但鑒于埃及可以通過打好伊朗這張牌凸顯其大國地位、發揮地區大國作用和影響,埃與伊朗進一步走近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不過尚不知兩國何時能夠全面恢復外交關系。伊朗和埃及兩國關系的互動,將會對中東格局產生一定影響。
(來源:人民網 記者:黃培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