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小鬼大”
成人總是羨慕嬰兒們無憂無慮,除了吃飯睡覺什么都不用想!可是,他們真的什么都不想,只知道“傻樂”嗎?美國學者的一系列研究得出的結果和人們的預期恰恰相反:嬰兒雖小,卻也有著復雜的情緒,和成年人一樣,他們會妒忌、害羞、同情,甚至還會有挫折感。
美國得克薩斯科技大學的助理教授賽比爾·哈特為了解嬰兒的思維方式進行了實驗。6個月大的小女孩維多麗亞·貝特曼和母親切麗被請到實驗室。哈特將一個和維多麗亞差不多大小的布娃娃交給切麗,讓她“寵愛”這個小“嬰兒”。看到自己“失寵”,小維多麗亞就不干了,她先是沖著母親甜甜地笑,發現母親不理她之后,她又開始拿腳踢椅子,切麗還是忍著不看她,小維多麗亞這時忽然放聲大哭起來,甚至哭得快要吐了。實驗結果證明,小維多麗亞也和哈特在過去近一年的實驗中碰到的每個小嬰兒一樣,表現出了強烈的嫉妒心理。
此外,馬里蘭大學內森·福克斯最近的研究發現,嬰兒期的害羞最早是出于本能。他用腦電圖掃描儀監測一組9個月大的嬰兒的腦部活動。面對陌生人的問候,那些性格內向的寶寶顯得緊張、焦慮不安,大腦中掌控憂慮、恐懼情緒的區域變得很活躍。而性格外向的孩子則會向陌生人伸出手去,腦電圖掃描顯示他們大腦中掌控積極情緒的區域會活躍起來。
研究人員發現,嬰兒們從出生開始就有一種自然形成的同情心,能從其他人的情緒中形成共鳴。只是這種同情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退。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馬丁·霍夫曼進行的實驗是,把一個嬰兒放在另一個正在哭泣的小寶寶旁邊,通常的結果是,兩個寶寶都會大哭起來。但當研究人員用小寶寶自己的哭泣聲錄下來再播放給他聽的時候,小寶寶卻很少跟著哭。6個月大的時候,他們通常不會跟著別人哭了,反而是沖著哭泣的小伙伴做鬼臉。(麥穗/環球周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