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建成后潛水愛好者和考古專家可以潛入水晶宮零距離接觸沉船。(效果圖)

博物館內部結構效果圖。

“南海一號博物館”效果圖。

本月28日“南海一號博物館”將在海陵島十里銀灘正式動工興建。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昨日,陽江市文化局馮局長向本報記者獨家透露:舉世矚目、被稱為海上絲綢博物館的“南海一號博物館”將于12月28日在海陵島十里銀灘動工。
同時記者還獲悉,與建筑工程同步,廣州救撈局將對南海一號古沉船進行整體打撈。在2007年博物館建成后,從距離博物館20海里的海面上整體打撈出來的“南海一號”將平移到博物館里,正式向游客開放!
屆時,游客將可以看見水下考古工作者潛水發掘打撈文物示范表演。此種保護和陳列設計方案,在世界范圍的考古類主題博物館中前所未有。
文/圖記者黃文生、陳治家通訊員鄧永鴻、許廣企
最新動態
1設計及承建均由廣州公司中標
據透露,“南海一號博物館”是世界上的標志建筑。今年年中,共有10家設計機構參與競爭博物館的設計方案。廣州瀚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提供的六號方案:立面由五個不規則的大小橢圓體連環相扣組成,整體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鷗。中間最大橢圓體為“水晶宮”———海水環境密閉展廳。這一方案參評時就被專家廣為稱贊,認為構思獨特、立意新穎,實現了功能、結構、形式、文化內涵的高度統一,一舉中標。
昨天,在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籌建現場,馮局長向記者介紹,“南海一號博物館”施工招投標工作十分嚴格,10多家公司經過第一輪的篩選后,剩下了八家;再從八家里選定了三家。11月30日,又從三家招標公司里,經過了層層的考核,最后選中了廣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作為主體工程承建單位。
昨天,廣州三建有關人員在現場表示,他們將盡力打造這一世界標志性項目,機械設備將于本月20日進場,28日正式動工!
一直參與該項工作的陽江市文化局馮局長介紹,博物館的主體工程投資為7800多萬元,將于明年12月28日前建成,裝修工程投資與主體工程相當,全部工程將于明年建成;與此同時,“南海一號”的打撈工程也同步進行,在2007年博物館建成后,從距離博物館20海里的海面上整體打撈出來的“南海一號”將平移到博物館里,正式向游客開放!
2“南海一號”整體打撈為世界首次
昨天,在海陵島現場,馮局長向記者介紹,古沉船整體打撈就地保護的方案已通過了國家文物局專家以及相關打撈專家集體討論,方案幾經修改正式敲定,將裝滿文物的木質沉船整體打撈,由當地保護。
據介紹,古沉船整體打撈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在以前沒有先例。直屬國家交通部的廣州救撈局將擔負這項打撈重任。
據陽江市文化局馮局長介紹,打撈的整體方案已經基本確定,有關方面建造一個大型的沉箱,在沉船的海面上把這個巨大的密封鐵箱將整條船罩住,然后在海底封箱,連淤泥一起用浮吊吊起來。
不同于傳統打撈的是,“南海一號”并不拖出水面,而是實施潛水拖,在一定的深度將通過浮吊把沉船拖到距離20海里的海岸邊,施工單位在海邊建造兩條鐵軌,再把沉船直接送進博物館“水晶宮”里。
3游客可全方位參觀“南海一號”
據介紹,該博物館主體工程的靈魂是“水晶宮”,為一巨型玻璃缸,水深12米,其水質溫度及其他環境與“南海一號”沉船所在海底位置完全一致,“南海一號”沉船打撈出水后,將從海底平移到“水晶宮”內,供人們觀賞,游客將可以看見水下考古工作者潛水發掘打撈文物示范表演。此種保護和陳列設計方案,在世界范圍的考古類主題博物館中前所未有。
到時游客有多種方式參觀“南海一號”:一是通過地下一層的水下觀光廊(“水晶宮”兩側通道)環繞參觀;還可以進入全景觀察艙,經過電腦對軌道的設置,感受趣味盎然的全方位觀察模式,進行三維參觀;還可以站在水晶宮的樓面參觀,樓面距沉船最高23.6米,站在樓面上將對沉船一目了然。
據了解,存放“南海一號”主宮右側的小宮將是文物展示廳,屆時參觀者可以在該廳內觀看到“南海一號”內打撈的大量文物;而主宮左側小宮將是文物庫存和博物館辦公區。
4專家潛水研究“南海一號”
據馮局長介紹,“南海一號”是目前世界已發現的最大的宋代貨船,距今估計有840多年歷史,“南海一號”沉船位于珠江口以西、距陽江海陵島約20海里海面下20米深處,有兩米多淤泥覆蓋著沉船。沉船運回水晶宮后,再作清淤、清毒、考古等處理,這時,所有的考古工作人員都佩戴著潛水工具,潛入水晶宮內作研究,這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5意外發現“南海一號”
昨天,在海陵島十里銀灘,記者見到在閘坡出生的一位70多歲的老漁民陳大海,他說,在青年時代,就有老人告誡他,不要到那里撒網,因為那里有東西會把漁網刮破。
很多當地漁民在“南海一號”所在海域均有被撕破網的經歷。這位漁民同時告訴記者,因為該海域海面環境復雜,并且常受臺風影響,古時候又沒有現代的先進的天氣預報,沉船見怪不怪。誰都沒有想到那里面這么多“寶貝”。直到水下考古隊在他們所在的東平鎮安營扎寨時,才知道是這么回事。
據介紹,1987年,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合作在廣東臺山與陽江交界的海域內尋找一條東印度公司的沉船行動中,意外在一條宋代商船中打撈出200多件綠釉小瓷盤、錫壺、青白釉瓷器蓋等。
經鑒定,這些瓷器主要是福建、浙江、江西等地出品的珍貴文物;同時發現的一條銅鎏金帶鉤,在國內尚未出土過,可能是外國人的飾物。這一意外發現立即引起考古學界的矚目,中國考古專家從初次被“摸出水”器物斷定沉船極有可能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
發展前景
5海陵島將吸引世界游人
“南海一號”古沉船在距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勝地陽江海陵島不過20海里的海域。根據“整體打撈,就地保護”的方案,“南海一號博物館”將建在海陵島的十里銀灘,十里銀灘更是一片未經開發的自然海灘,博物館的建設注重海島和海灘的原始地貌和自然生態。設計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采用現代化先進技術,即充分利用十里銀灘優越的自然環境,又避免對自然景觀的破壞。
“南海一號博物館”定位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遺址類大型專題博物館,其模擬海底環境對古代木質沉船保護、展示及考古研究作業的展示方式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獨一無二的。而將從沉船上出水的數以萬計的文物更將吸引世界游人的眼光。
聽說“南海一號”博物館即將動工,海陵島度假村一酒店負責人顯得比別人格外高興,他告訴記者,目前海陵島雖說是國家AAAA級風景旅游勝地,但旅游產品比較單一,主要就是海邊沖浪,因此旅游受季節限制明顯。一般5至10月游人如織,酒店房價可能高達300元,而像目前這種淡季,50至80元都少有人住。一旦博物館建成開放,將可能會像秦始皇兵馬俑一樣吸引世界游人的眼光,海陵島將可以常年留住游客。
資料鏈接
6中國古代“來樣加工”實物例證
據陽江市文化局馮局長介紹,據初步估計“南海一號”載貨物總量有6至8萬件,其中多數可定為一級、二級文物。目前已打撈出水的金、銅、鐵、瓷類等器物4000多件,從數千件器物看,是中國的原材料制成的外國人的生活用品,這些瓷器是我國第一次大規模發現古代“來樣加工”的實物例證。
經文物專家初步鑒定,這艘位于唐宋時期中國海外貿易主航道———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南海一號”沉船,是一艘國際貿易船。探測發現“南海一號”是至今為止全世界發現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貿易商船。考古專家在試挖掘中出水的4000件文物中,許多都出自中國的四大名窯,還看到了一些“洋味”十足的產品,與國內發現的同期產品有著很大差異。如其中一些“喇叭口”大瓷碗,其式樣在國內從未發現過,卻與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飯”飯碗很類似。還有一些陶瓷首飾盒等物品,式樣、造型及風格都與國內同類物品風格迥異,顯然都是專門為國外客戶專門制作的。考古學家據此估計,該船上的很多商品都是當時國內廠家根據國外市場要求、特別加工制作的。因此“南海一號”考古可以初步證明,早在千年之前,“來樣加工”這一國際商業合作及貿易形式就在中國出現了。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