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鮮花盛開的五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即將應邀出訪一衣帶水的近鄰日本。這是新世紀中國最高領導人對友好鄰邦日本的首次國事訪問,也是中日兩國人民期待已久之事,新世紀兩國關系中的這一歷史性交往必將成為中日關系上的新篇章。
由于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堅持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系前幾年曾一度陷入寒冬期。
2006年,安倍先生出任日本國首相后果斷作出政治決斷,開創國事訪問首選中國的歷史創舉,打開中日關系的政治僵局。安倍首相歷史性的訪華因此被稱作中日關系的“破冰之旅”,已載入中日友好的史冊。2007年櫻花盛開的季節,溫家寶總理對日本進行了回訪,兩國就建立戰略互惠關系的理念、框架和內容達成一致意見,成功地完成了“融冰之旅”的使命。去年年底,福田康夫首相又對中國進行了“迎春之旅”的友好訪問,強調“日中關系除了和平友好之外,別無其他選擇”,提出“日中兩國理應成為建設亞洲及世界美好未來的創造性伙伴”和致力于“日中兩國共同基礎和價值觀”的發展。
中日兩國領導人恢復互訪推動了中日友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標志著中日關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盡管中日之間存在歷史問題和領土問題等矛盾,但這并不應成為發展兩國友好關系的障礙。實踐證明,醫治這些潛在性問題的唯一有效良方,不是別的,正是發展中日友好關系。鄧小平先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指出,“把中日關系放在長遠的角度來考慮,來發展。第一步放到二十一世紀,還要放到二十二世紀、二十三世紀,要永遠地友好下去。這件事超過了我們之間一切問題的重要性。”胡主席訪日再次體現中國高度重視對日關系。
新世紀中日合作發展的藍圖,就是要建立一個中日之間世代友好、共同繁榮和戰略互惠的機制。政治上,求同存異,相互信賴;經濟上,取長補短,共同繁榮;文化上,加強交流,增加理解。在世界范圍內,樹立一個兩國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典范。
中日兩國有著兩千年友好交往的驕人歷史。筆者認為,中日之間的利害關系應該是,合作大于分歧,合作是第一位的;共同利益大于競爭,共同利益是第一位的;友好大于誤解,友好是第一位的;和平大于摩擦,和平是第一位的。友好就能加深理解,合作就能發展,和平就是繁榮,這是被歷史證明了的不爭事實,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中日兩國友好合作,不只是造福于兩國人民,也將為東亞和亞太的地區合作和世界和平帶來福音,為國家間的和諧共處、共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今天的中國已融入到世界發展的大家庭中,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事務與中國息息相關。中國一直把和平發展奉為國策,同時愿為國際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而這正是新世紀賦予中日友好的內涵和歷史使命。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胡錦濤主席訪日播下的中日友好種子,一定會在中日兩國人民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新世紀中日友好合作的藍圖,將給中日兩國的發展帶來新的春天!(張云方作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