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災區

劫后余生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突如其來的熱帶風暴襲擊給緬甸帶來巨大的災難,緬甸官方5月6日宣布,至少2.25萬人在這場災難中死亡,4.1萬人失蹤,至少有數十萬人無家可歸。隨著搜救工作的展開,這些數字還可能進一步上升。緬甸受到熱帶風暴襲擊后,國際社會紛紛伸出援手。
***緬甸官方:2.25萬人死亡
據英國媒體報道,緬甸官方5月6日宣布,至少2.25萬人在這場災難中死亡,4.1萬人失蹤,至少有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在此之前,緬甸外長吳年溫6日在國家電視臺說,伊洛瓦底地區有14859人喪生,其中僅在緬甸第一大城市仰光西南90公里的一個城鎮,就有1萬人遇難。即使在仰光,也有59人在這場災難中死亡。
聯合國官員說,每小時190公里的暴風掀起3.5米高的巨浪,導致幾十萬人甚至數百萬人無家可歸。暴風過后的第四天,仰光依舊斷電。市民紛紛走出家門,排隊購買瓶裝水。
***國際社會:紛紛伸出援手
在這場罕見的災難發生后,緬甸政府也罕見地向國際社會求助。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5月5日發表聲明,宣布聯合國已經組建了一個災難評估和協調組,一旦接到要求,將對緬甸政府提供幫助。聯合國官員比爾斯表示,聯合國目前正在向災民分發藥物,防止疾病傳播。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凱西說,美國駐緬甸大使館已宣布向緬甸提供25萬美元的援助,一支救災隊也準備投入行動,但緬甸尚未允許他們入境。
美國第一夫人勞拉表示,如果緬甸允許美國救災隊進入緬甸,美國準備提供幫助。她還指責緬甸政府未能及時預警,但澳大利亞外長斯蒂芬?史密斯認為,現在不是批評的時候。他說:“我想由于通訊困難,我們難以做出那樣的評判……現在當務之急是向迫切需要我們援助的許許多多無家可歸者提供幫助。”
史密斯表示,澳大利亞“樂于和能夠”向緬甸提供人道援助,提供捐款,但他沒有說明具體金額。泰國外長諾巴敦5月6日宣布泰國政府已經批準向緬甸提供10萬美元援助資金,并將召開內閣會議,商討進一步的援助措施。泰國軍方5日已經出動C-130軍事運輸機向緬甸災區運送食品和醫療物資。新加坡則宣布提供20萬美元的援助。
挪威政府表示將撥出195萬美元,用于對緬甸提供緊急援助。歐盟則宣布將提供300萬美元的緊急人道援助。歐盟駐仰光援助官員貝爾納?德爾皮埃什說,緬甸政府已經出動三艘艦艇,向5大災區運送食品,那里生活著近半數緬甸人。
***中國政府:援助100萬美元現匯與物資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5月5日就緬甸部分地區遭受強臺風襲擊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向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丹瑞發去慰問電。他表示,中緬是友好鄰邦,中方將向緬救災重建工作提供幫助,相信在以丹瑞主席為首的緬甸和平與發展委員會領導下,緬甸人民一定能夠盡快克服臺風災害造成的損失,早日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
同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致電緬甸聯邦政府總理登盛,向緬甸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和誠摯慰問,相信緬甸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夠盡快克服臺風災害造成的損失,早日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生活。
為表達中國政府和人民對緬甸政府和人民的友好情誼,幫助緬甸政府開展救災和重建工作,中國政府決定將向緬甸政府提供50萬美元現匯援助和價值5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緊急物資援助,包括帳篷、毛巾被和壓縮餅干。這些緊急物資援助將于5月7日運抵仰光。
***緬甸災區:推遲憲法公決
緬甸國家電視臺5月6日報道說,目前,緬甸政府已經解除了孟邦、克倫邦、勃固三省以及伊洛瓦底省和仰光部分地區的緊急狀態,但災區的憲法公決將推遲到5月24日,其他地區依舊按計劃在5月10日舉行。
(王輝)
全球重大風暴災害
2007年11月,一場代號為“錫德”(Sidr)的超級氣旋風暴襲擊了孟加拉國沿岸,導致800多萬人受災,4000多人死亡或失蹤,經濟損失高達23億多美元。
2005年10月,熱帶風暴“斯坦”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引起暴雨、洪水泛濫和山體滑坡,至少造成2000人死亡。
2005年8月,“卡特里娜”颶風橫掃美國南部沿海地區,造成1300多人死亡,100多萬人無家可歸。
2004年12月,印尼亞齊地區突然發生里氏7.9級強烈地震,引發海嘯,造成沿岸國家23萬人死亡或失蹤, 50萬人無家可歸,舉世震驚。
2004年9月,熱帶風暴“珍妮”掠過海地,造成3000多人死亡,海地北部城市陷入一片汪洋。
1998年10月,颶風“米奇”襲擊中美洲,導致9000多人死亡,其中大多數人葬身于可怕的泥石流之中。
1991年4月,熱帶風暴襲擊孟加拉國,并引發洪水泛濫,造成大約13.8萬人死亡。
1991年11月,熱帶風暴襲擊菲律賓,造成6000多人喪生。
1970年,颶風“波羅”襲擊孟加拉,造成50萬人死亡,是該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風暴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