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鐵道部、商務部等部門在有關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支持下,緊急調集大批抗震救災機械設備、醫療器械和藥品,千方百計調運瓶裝水、方便食品、帳篷、防寒衣被等生活必需品。
3個半小時落實數十萬件部隊救災設備
汶川大地震發生的當天晚上,由發展改革委牽頭的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基礎設施保障組成立,并召開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參加的緊急會議。會議提出全力以赴保障煤電油運和藥品等重要救災物資的供應,迅速組織搶修基礎設施,盡快恢復通路、通電、通信和供水。
從13日深夜起,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連續多次緊急聯系有關生產企業,組織抗震前線急需的救災工具。
15日,發展改革委收到總參謀部作戰應急辦轉來的解放軍抗震救災工具設備需求清單,涉及近百萬件救災工具。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當即召集所屬經濟運行局、工業司、國民經濟動員辦和重大裝備辦,要求在最短時間內落實部隊所需抗震救災工具設備。
這位負責人說:“多爭取一秒,就可能多搶救一個生命!”
任務分解后,發展改革委有關司局在廣大企業的積極響應下,僅用3個半小時,就將清單所列大多數物資落實到位。當晚,部隊所需物資大部分調往一線。
截至18日,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向災區累計提供燃油發電機531臺,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起重機等大型工程機械615臺,液壓破碎錘、切割機、千斤頂以及斷線鉗等若干。在此基礎上,兩部委組織落實了1000多臺裝載機、挖掘機等設備貨源,以備調撥。
19日,發展改革委會同民政部組織18個省區市75家防震帳篷(含帳篷布料)生產企業抓緊生產災區急需的帳篷。初步統計,這75家企業總生產能力為每天3.5萬頂標準帳篷。
第一時間調運抗震救災物資
地震發生后,在鐵道和民航等部門的協助下,商務部、民政部等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也在第一時間啟動抗震救災方案,把大批救援物資運往災區。
12日晚,商務部就已落實第一批蠟燭、手電筒、電池、方便面、餅干、面包、火腿腸、礦泉水等應急救災物資貨源。
民政部在震后2小時就從西安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緊急調撥5000頂救災帳篷。
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主任李融榮告訴記者,地震發生一個多小時后,國資委就緊急行動起來,電力、電信、民航、鐵路建設、石油運輸、醫藥行業等一大批中央企業立即投入抗震救災的行動。
湖南三一重工、中聯重工等一大批工程機械企業立即主動捐獻救災急需機械裝備,并開足馬力,生產災區急需工程機械。為了滿足抗震救災需要,三一重工緊急召回已經發給客戶的機械工程設備,捐獻了一批適應救災需要的挖掘機和起重機。
14日晚9時,三一重工的3臺起重機、7臺挖掘機,以及同去災區的50名設備操作能手到達重災區北川,并隨即投入救援。為盡快組織集結設備參與抗震救災,三一重工起重機公司副總經理朱丹兩天兩夜沒有合眼。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物資組織調運過程中,得到眾多商會、協會以及企業的大力支持。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組織企業援助災區,許多企業放下手中出口訂單,趕制救災帳篷。
開拓五金有限公司的吳獻法得悉商務部緊急組織挖掘工具,毅然把正準備裝柜出口非洲的鐵鍬運了回來,主動捐獻1萬把鐵鍬,并發動員工裝車火速運往機場。
山東臨沂華瑞手套制品有限公司接到任務后,立即把即將啟運的出口手套運往災區。
截至18日,民航已先后從30家航空公司調集了150架飛機,直接安排和組織抗震救災包機519班,運輸各類救災物資5685噸。
19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安排國航、東航、南航等航空公司13班包機,分別從北京、武漢、太原、鄭州,緊急運送425噸衛生防疫和醫療防護物資到災區。
截至20日6時,鐵路運輸已發運救災物資5518車,其中發運民用救災物資4046車(比前日增加634車)。
緊急調運急救藥品
從13日起,發展改革委根據災區需求,源源不斷地調撥大量中央儲備藥品和醫療器械支援災區。13日深夜,調集頭孢膠囊5萬盒、人血白蛋白357支、止痛針2萬支、床旁X光機17臺、呼吸機350臺、繃帶15萬卷,并安排次日早班飛機運抵四川災區。
此后,發展改革委多次按照衛生部門提供的災區急需藥品和醫療器材清單,在最短時間內組織調運,送達目的地。
東北某藥廠為了供應災區急需用藥,冒著不能履行合同的風險,迅速生產、調集藥品,滿足災區需要。
努力保障救災成品油供應
隨著大量飛機在成都雙流機場和綿陽機場起降,執行抗震救災任務,用油量大幅增加,庫存迅速下降,兩機場航油一度供應緊張。
16日晚,經發展改革委緊急協調,中航油集團作出緊急安排,將28節裝載航空煤油的油罐車(約1200噸)調往綿陽機場,目前已全部卸油入庫,足夠保證近期機場用油需要。
為滿足保證雙流機場的用油需要,16日,發展改革委批準動用貴州都勻國家儲備航煤1萬噸,其中約7000噸用于雙流機場。17日,由洛陽發往成都的40節油罐車(約2000噸航煤)已到達成都雙流機場油庫。中航油集團還可就近動用15000噸庫存。國家還從蘭州煉廠、烏魯木齊煉廠陸續往四川方向發油。“按上述安排,近期成都機場航煤供應能夠保證抗震救災之需。” 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18日,中石油向川、渝、陜、甘四省市發運成品油3.07萬噸,庫存量達45.2萬噸。
國家物資儲備局緊急組織出庫儲備成品油,5月19日12時至20日12時,累計出庫發運成品油11243噸。
千方百計確保災區群眾有飯吃、有水喝
為了解決成千上萬災區群眾的吃飯、穿衣、飲水和臨時居住問題,國家有關部門緊急行動,調運大批糧油、食品、飲用水等救災物品。
截至19日,商務部為災區采購的生活必需品及救災物資包括:飲用水216萬件、方便面29萬件、餅干290噸、火腿腸60噸、小包裝奶400噸、奶粉40噸、馬燈21萬支、手電筒21.1萬支、電池64萬節、蠟燭320萬支。
15日,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聯合下發通知,緊急動用成都中央儲備糧分公司的中央儲備稻谷10萬噸、小麥5萬噸、食用油1.4萬噸,支援地方抗震救災需要。中儲糧總公司在組織四川儲備油出庫的同時,從就近省份調運食用油入川,滿足救災需要。
16日,四川省糧食局從宜賓、內江、瀘州等地向綿陽和德陽調運大米1375噸,向重災區汶川、青川、北川、平武四縣空投大米60噸。
19日,四川省糧食局向汶川、什邡、綿竹、都江堰、雅安、甘孜等地調運成品糧油4356噸,其中大米3243噸、面粉560噸、掛面263噸、食用油290噸。隨著災區道路的搶通和救災物資的不斷進入,汶川、茂縣、理縣、金川等重災區市場的大米、面粉、食用油、礦泉水、方便面等商品供應偏緊的狀況,開始得到緩解。
截至19日,四川、甘肅已分別向災區緊急調運成品糧油23566噸和1900噸。
(來源:新華網 北京 5月20日電 新華社記者江國成、王優玲 編輯:董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