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6月13日上午,世界銀行集團負責南亞地區災難風險管理的官員克里斯托弗·普施接受《中國日報》、中國日報網和《人民日報》專訪時,對四川地震災后重建提出以下3點建議:
第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災后重建時間表。制定時間表時,必須與民眾溝通,并確保切實可行,避免在以后再做調整。他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在某個國家,政府領導人曾經在災后信誓旦旦地宣布,重建工作將在1年之內完成,但實際上卻花了整整5年時間。這樣會讓民眾感到非常沮喪。因此,一旦時間表被制定,就一定要實施,使人們的預期一一實現。
第二,在組織重建活動時,要確定合適的政府指揮機構。當災難來臨后,現有的政府機構是否足以全面地應對各種重建計劃?是否需要另設獨立機構專門管理?需要中央級的還是省級的?例如,巴基斯坦在應對地震時,曾采用中央統一指揮但允許地方根據情況自行決定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則曾成立獨立的機構應對地震。
第三,災后重建切忌一刀切,而是要區別對待城市與農村。以住房為例,在農村,房子往往都是相互獨立的,大部分為私人住宅,而且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難以發放救災物資。巴基斯坦曾經面臨的就是這樣的情況。這時,應該考慮讓房子主人參與重建,但政府要提供一些資金幫助,同時加強培訓和監督。而在城市地區,情況則更加困難和復雜。也許某些地區可能要放棄重建,某些地區還要設立公園,某些地區需要限制樓層高度等等。因此,在重建之前,城市需要花時間進行重新規劃。由于城市和農村重建需要時間,因此修建臨時居所時必須謹慎。如果估計不準確,比如說9個月可以搬,但結果卻要2年,這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另據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可持續發展局副局長羿艾德介紹,世界銀行沒有近期派人員前往四川災區的計劃,因為中國政府的救援活動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之中。但如果得到邀請,他們將會前往災區提供幫助。
(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