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國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對危機的看法眾說紛紜,誰也很難看懂這場危機。作者根據美國政治經濟的實景,采用大量公開媒體報道,推測了在危機時期華爾街與美國政壇等重要人物由于所處的位置、角色與環境等的所思所為。在此基礎上,寫就《華爾街危機:一個并非不真實的故事》系列文章,目的是幫助大家理解美國正在發生的金融危機。當然,一家之言,難免有失偏頗與不確之處,部分場景和分析可能也不一定準確,僅供參考。另外,系列文章參考了近期《中國日報》信蓮編輯的關于美國金融危機的若干分析與 評論。例如,9月29日的《關于美國“緊急經濟穩定法案”的預判》、10月2日的《面對美國金融危機歐洲能做些什么?》、10月9日的《歐洲應對金融危機的主要措施及影響分析》以及10月9日《美國金融危機中對公允價值會計問題的爭論》。在此,感謝這些文章的理論性啟示。
(一) 從保爾森的“三頁紙計劃”說起
9月19日夜,華盛頓。美國財長保爾森在辦公室里如坐針氈,接二連三地接到華爾街大鱷的緊急求助電話。雷曼兄弟倒閉后,摩根士丹利、高盛、美聯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岌岌可危,似乎隨時可能倒閉,并引發大規模的連鎖反應。此時,市場已在期待和呼吁一個類似1980年代末的“清款信托計劃”(The 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RTC)。
如何化解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按《華爾街日報》報道,來自華爾街的美國財長保爾森無疑是最為合適的金融世界重建者。以保爾森的職業生涯,他對美國紛繁復雜的金融體系了如指掌。美國的金融市場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資本市場,主要進行股票與中長期債務工具及其衍生品交易,其中主要的中介機構是大型獨立投資銀行;第二層次是資金市場,主要進行貨幣產品和商業票據的交易,其中商業票據為實體經濟提供流動資金。所有金融機構都參與該市場;第三層次是信貸市場,這個市場為實體經濟提供中長期貸款,其主要的中介機構是商業銀行。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嚴重打擊了資本市場,無數金融企業資產負債表惡化,股價大幅下跌。時至今日,財政部和美聯儲打破了一切傳統的“清規戒律”,運用了權限范圍內的一切市場和行政手段,試圖避免危機穿透到下一層次。但是,隨著雷曼兄弟的瞬間倒閉,使在資本市場燃燒了一年的次貸危機在1天內就穿透到資金市場。正常情況下,資金市場幾乎與現金一樣安全。但這一次,恐慌的投資者紛紛逃離,資金市場借貸利率急速攀升到歷史高點。銀行間的短期拆借由于相互之間缺乏信任而基本停滯,美聯儲幾乎成為唯一的借出人。資金市場凍結影響第三層次市場的資金融通,很可能迅速穿透。如果危機穿透到第三層次,整個經濟體系將不能獲得正常運轉所必需的資金,實體經濟也將不可避免的出現大衰退。為了防止危機向第三層次市場蔓延,政府不得不緊急出臺500億美元的針對貨幣市場基金的“臨時保障計劃”,以暫時穩定資金市場。
“治標需治本”與“重病下猛藥”是處置金融危機的圭臬。在市場吞噬更多金融機構、危機向下一層次市場穿透前,必須要出臺類似“RTC”的全面解決方案,徹底清理第一層次上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并恢復第二、三層次市場的信心。而這樣龐大的救助計劃無疑超出了財政部和美聯儲的權限范圍,必須要通過國會這一關。
保爾森迅速地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證監會主席考克斯達成了救助共識,并期待能夠與代表廣泛民眾的議員們盡快達成救助共識。但他完全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粉飾詳細的救助計劃,拿著3頁紙的計劃就和伯南克匆匆忙忙直奔國會山,而這個計劃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平常,一個普通的1億美元的請款計劃,都需要數十頁甚至上百頁紙的方案與建議;現在,要7000億美元的授權卻只有3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