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寧區湯山街道鎖石村簡介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湯山街道鎖石村位于陽山腳下,因與天下第一碑(陽山碑材)的淵源而得名。轄三個自然村415戶居民,擁有戶籍人口1582人,外來人口1441人。2007年實現三業總產值3.8億元,村級可支配收入942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5803元。近年來,鎖石始終堅持四個文明協調發展,努力為村民辦好事做實事,實現了“道路網絡化、農業生態化、村莊綠色化、環境整潔化、家居舒適化、服務社會化、村風文明化”,為村民做到了購物看病不出村、信息娛樂不出戶、健身休閑不進城、文化學習有陣地、求職就業有門路、生活養老有保障。鎖石曾連續十二屆獲得南京市綜合實力百強村稱號,并榮膺江蘇省文明村、廉政文化示范村、綠色江蘇建設示范村、生態示范村、康居示范村、衛生村、文明標兵村和兩屆全國文明村、全國美德在農村示范點等多項殊榮,2006年還被評為“江寧區十佳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第一名。
通過文明創建工作,為鎖石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鎖石村將進一步腳踏實地,開拓奮進,正向著建成更高水平文明、和諧、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南京“近郊農業生態旅游村”的目標奮斗。
實施產業結構調整,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優勢
在壯大村級經濟實力過程中,鎖石堅持效益與環保雙贏的原則。目前,鎖石村共有工業企業28家,年實現利稅1480萬元。在引進這些企業過程中,鎖石村嚴格把關,將光學儀器、華夏電器、銘牛模具、福華變壓器、吉隆不銹鋼廚具、萬事達物流等科技環保型企業入駐村內生產經營,保障了鎖石生態文明建設有效可持續地發展。
同時,圍繞建設南京都市特色農業科技園的定位,鎖石村從農戶手中通過流轉方式獲取土地1150畝,并投入1600多萬元,統一規劃和整理土地、修建道路水系、建設鋼架蔬菜大棚、日光溫室、連棟鋼架大棚等,然后再承包給農戶種植,現已形成1150畝的設施農業區,其中:蔬菜種植750畝,草莓種植120畝,花卉種植130畝,多品種食用菌種植150畝。整個農業示范園區實現了灌溉自動化、種植多樣化、整體園林化,畝均純收入達11000元。此外鎖石村還為奶牛養殖大戶建成了奶牛“公寓”,擁有存欄奶牛400頭,全部實行機械擠奶器擠奶。又投入120萬元,新上了一條奶牛糞便無害化處理生產線,產出的沼渣沼液供農業示范園區疏松土壤,提高產品質量。沼氣供村民生活所用,可謂是一舉兩得。
捉力美化村容村貌 營造舒適生活環境
早在90年代初,鎖石村同許多村一樣“臟、亂、差”的現象比較突出,道路兩側糞、豬圈、糞坑隨處可見。為改變這一切,鎖石村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創建方案,并與村民廣泛討論醞釀,形成共識,提出了創建文明村、建設新家園的工作目標。從抓衛生、美化環境入手,實施“三改”、“二建”、“一裝”工程。“三改”:一是改路:全村8.4公里長的主干道由原來的土泥路變柏油路后又建成現在的水泥路。村里的巷道和農戶門前屋后的走道也全部鋪設了水泥路。二是改水:讓全村戶戶吃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徹底告別用井水、河塘水的歷史。三是改廁:鎖石村以創建省級衛生村為契機,對農戶廁所進行了改造,全村興建無害化戶廁286個,公共廁所11個,消滅了農戶露天糞坑。“二建:一是在三個村的入道口新建了典雅的村門樓;二是在每個自然村新建二個無害化公廁和12個封閉式垃圾箱,垃圾集中存放,做到日產日清。“一裝”:就是在村莊和道路共安裝54盞感應路燈,每天夜晚燈火通明。全村路面實現硬質化,村容村貌整潔化。
為進一步提升形象,鎖石沿村道路兩旁建成了3個休閑廣場,配置了運動、休息、娛樂設施等器材40余套;對各自然村兩側道路旁個別亂堆亂放現象和有礙觀瞻的建筑物進行整治。新建木制生態櫥窗三座。增添了30多塊公益燈箱,不但起到亮化作用,而且雅俗共賞的宣傳內容又進一步提升了村民文明素質。大力實施了村級綠化工程。投入80萬元配套九鄉河綠化帶整治工程,將九鄉河埂全部建成適宜散步、休閑景觀道路,從而形成示范園區內外五條道路全面達到和形成硬質網絡;投入300多萬元,實施2.1公里的滬寧路景觀工程;同時加大村內道路林網化建設,對每條村內干道種植行道樹、冬青樹、香樟樹近2000株,并購買了一部分大樹實施綠化。村級綠化工作在06年清淤10面當家塘的基礎上,07年又投入12萬元,清淤當家塘18面,全村當家塘清淤率達100%。今年又新建垃圾池45座、木制垃圾箱12個、環保三色垃圾箱8只,配備了專職保潔員16名,擴大了保潔范圍,真正為村民營造出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
提升為民辦實事能力 讓發展成果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