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博:成功一半
對于“羅老”號發射和衛星未能進入目標軌道,韓國總統李明博25日表示:“雖然未能進入目標軌道,但也可以說是獲得了一半的成功?!?/p>
據青瓦臺發言人李東官介紹,李明博當天下午在結束國務會議后,就“羅老”號發射做出了上述評價,并表示:“‘七顛八起’若還是失敗,我們應以‘八顛九起’的決心,更加努力地發展宇宙強國計劃。應將‘羅老’號的失敗,作為轉禍為福的契機。”李明博還說:“對于為發射‘羅老’號日以繼夜努力的宇航科學家,應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p>
此外,韓國《中央日報》26日發表社論稱,“可惜的羅老號之夢,失敗也是寶貴的遺產”。文章寫道,對于昨日全程關注“羅老”號直沖云霄那一場面的韓國人民來說,突然傳來發射部分失敗的消息無疑讓人失望無比。大家也再一次體驗到了向著太空之路的艱辛。但是不能只是氣餒灰心。其間太空運載器第一次發射就取得成功的國家為數不多。太空開發強國第一次發射的成功率也僅有27%。不管怎樣,不能因為這次發射的部分失敗而減緩太空開發的腳步。
***“羅老”號部分失敗誰之過?
“羅老”號是韓俄兩國的“合作品”,由俄羅斯和韓國分別制造第一級和第二級火箭。那么,“羅老”號未能完成任務,到底是誰的責任?
俄羅斯太空雜志《Novosti Kosmonavtiki》主編阿法納斯耶夫在8月25日接受《俄羅斯商業日報》采訪時表示:“認為俄羅斯對韓國的衛星未能進入目標軌道負有責任的主張毫無依據。由俄羅斯負責研發的第一級火箭發射成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倍砹_斯聯邦航天署“赫魯尼切夫航天中心”的官方發言人鮑伯列尼奧夫也在接受俄羅斯媒體的采訪時表示:“第一級火箭正常運行,這一事實沒有變化。對于俄羅斯來說,此次衛星發射是成功的。”
對此,韓國政府一直保持沉默,政府的官方立場是“目前正在調查失敗原因”。
韓國《朝鮮日報》8月26日撰文指出,如果調查發現由俄羅斯方面負責研發的第一級火箭在目標高度,即196公里高空正常分離,那么衛星未能進入目標軌道的責任很有可能在于韓國方面。這是因為專家推測的偏離軌道的原因有第二級火箭調姿失敗、衛星整流罩未分離等,而這些都由韓國方面負責技術研發。
反過來,如果第一級火箭分離時超出了預定高度,衛星偏離軌道的責任就在俄羅斯方面。如果是這樣,由俄羅斯研發的“羅老”號第一級火箭是否合適的問題就將遭到質疑。此次俄羅斯向“羅老”號提供的第一級火箭是一款新機型,原定于2011年用于本國火箭。即便通過了地面燃燒試驗也是“處女秀”,因此也有可能發生意外。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是雙方溝通不暢導致問題發生。例如,可能是因為之前每次推遲發射日期,俄羅斯方面都沒有向韓國研究組充分公開具體的故障內容,使韓方無法準確預測和設計第二級火箭所需推力。
(環球在線:王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