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士兵坐在巴格達的一處美軍營地的健身房外
*** 生命之殤
33歲的盧卡斯?特拉梅爾是一名炮兵,也是一支小分隊的隊長,他與席爾默一樣在美陸軍第三步兵師服役。特拉梅爾指著席爾默手腕上戴的刻有遇難戰友姓名的手鐲說:“我的小分隊中沒有一人犧牲,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從現在到明年夏天,特拉梅爾將作為美軍非戰斗部隊中的一員留守伊拉克。這已經是他第四次被派到伊拉克服役了。特拉梅爾表示:“我在2003、2005和2007年都來過這里打仗,現在又回來了。我知道如今美國人已經厭倦了伊戰,媒體和政客也對它失去了興趣,甚至沒有人再像當年討論越戰的意義那樣討論伊戰的價值,但這是我的工作,我必須做完。我不再關心這次任務是一項光榮使命還是一次冒險,只希望履行我的職責。”
特拉梅爾一邊吸煙一邊說:“現在我們的新任務政治色彩更強,比如與當地重要人物會談、幫助訓練伊拉克安全部隊等。如果我們要上街巡邏,需要得到伊拉克警察的允許……總之,今后我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分析人士指出,駐伊美軍戰斗部隊的撤離,看上去標志著美軍長達7年半的戰斗任務已經結束,其實剩下的5萬“特拉梅爾們”可能面臨更大的危險。8月22日,戰斗部隊撤出僅數日,恐怖分子發射火箭彈襲擊了位于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的美軍營地,造成1名士兵死亡,這是自戰斗部隊撤出后駐伊美軍非戰斗部隊中陣亡的第一名士兵。
事實上,所謂的戰斗部隊雖然撤出了,但這里的人們每天仍不得不面對爆炸、槍擊、綁架、謀殺,在這樣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國家,誰又能給非戰斗部隊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