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將于11月9日開始上任后的首次訪華之旅,推動雙邊貿易將是卡梅倫此訪的首要目的。
而英國當地的學者、政客以及商界領袖同時指出,中英雙邊關系不應僅僅停留在“貿易伙伴”層面,兩國還有更多的領域可以展開合作。
***卡梅倫訪華陣容強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11月2日宣布,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卡梅倫將于11月9日至1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其間將與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分別展開會談。
隨同卡梅倫訪華的官員還有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商業、創新和技能大臣文森特·凱布爾,能源及氣候變化大臣克里斯·休恩和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
這將是英國首相歷次訪華的最強和最豪華陣容,體現了英國新政府對中國的重視。
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教授拉那·密特(Rana Mitter)表示,卡梅倫此次訪華將加深英國新政府和中國領導層的相互了解,“英國意識到中國是一個主要的貿易伙伴,同時也注意到中國元素在英國的存在愈加深入”。密特說,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中,英中兩國都很“需要對方”。密特同時強調,中國需要包括英國在內的海外市場來出口貨物。
***訪華將有項目簽約
中國目前是英國在歐盟之外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英國是中國在歐盟范圍內的第三大貿易伙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雙邊2009年貿易總量是391億美元。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此前透露,中英貿易額今年前7個月達到266億美元,同比增長32.1%,恢復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英國貿易投資總署對英投資中國區主管龐大維(David Percival)曾對媒體稱,在上海世博會召開的半年期間,有120多家中國企業赴英國投資,遠超過往年同期水平。他還說,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時將披露第一批企業名單,并有部分項目簽約,這些企業所涉及的行業包括通訊、電子、軟件、銀行、創意產業等。
龐大維同時表示,在中國企業大量赴英投資的同時,世博會英國館的五大贊助企業——英國石油、巴克萊銀行、阿斯利康、GKN集團、帝亞吉歐——也將加大在華的投資。
根據英國貿易投資總署今年早些時候的統計,中國目前已經是在英國的第六大投資國。
***中英貿易尚不平衡
然而,也有觀察家指出,英中貿易關系是很不平衡的,因為英國對愛爾蘭的出口遠大于其對“金磚四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出口的總和。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今年早些時候的一篇報道中曾指出,西方的政客和商人們對中國這個13億人口的大市場“垂涎三尺”,而對華出口額卻只能說是“微乎其微”。
就在上周,英國工業聯合會(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主席理查德?蘭伯特(Richard Lambert)呼吁英國政府盡量降低英國企業貨物、服務出口的難度。他指出,英國政府采取的具體措施應當包括提供信息、合同和財政支持,以及廢除一些對貿易的限制。
***中英不應僅僅是“商業伙伴”
在呼吁中英雙方推動貿易的同時,英國觀察家也稱,中英雙方不應僅僅是“貿易伙伴”。
牛津大學的密特教授指出,英國仍然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在金融、高等教育以及國際法律服務方面擁有很強的實力。就在11月1日,倫敦金融城政府設立了中國事務顧問委員會,以指導倫敦金融城與中國的交流與合作。
來自蘇格蘭、長期從事對話投資咨詢業務的馬金龍(Alex Mackinnon)博士則表示,中國在進行醫療體制改革時,可以同英國相關政府部門建立密切關系,以借鑒英國的經驗。
馬金龍說,英國的全國衛生服務是一個龐大的管理機制,已覆蓋境內所有城鄉。他同時稱,中英間還有兩個領域可以進行橫向比較。“英國合同法的制定與發展在世界范圍內不僅是領先的,也享有盛譽。另外,英國的公平與理性的市場監管體制也是中國可以借鑒的。”
(中國日報記者張海洲、張春燕發自倫敦 艾陽發自北京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