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機器人”親切交談中
一個會說話的機器人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日前澳大利亞科學家研制的會說話的機器人卻再次吸引了大眾的目光,因為,它們很可能是截至目前“最能說”的機器人。英國媒體5月29日報道這種機器人時稱:“它們雖然不是在討論最新的八卦,也不是在說怎樣炒股才能賺錢,但澳大利亞研制的機器人確確實實在用言語交談,而且還是用它們自己設計的語言。”
***“同類”自如交流
這一對特別的機器人由昆士蘭大學開發,名叫“語言機器人”(Lingodroids),通過玩方位游戲來創建表示地點、距離和方向的詞匯,日積月累最終形成自己的語言。
項目主任舒爾茨在談到這兩個機器人的時候說:“目前這兩個機器人的談話內容僅限于空間概念的話題,但是我認為這已經是個不錯的起點了。最重要的是,機器人正在形成這些概念,開始真正理解詞的意思,而且這些能力都它們自己習得的。”
舒爾茨把這種機器人比作一臺有輪子的筆記本電腦,只是這種特殊“筆記本電腦”的每個車輪上都配備聲納、攝像機、激光測距儀、麥克風和揚聲器等“秘密武器”。正是這些“秘密武器”讓它們在玩“我們在哪兒”的游戲時,能向對方準確描繪出它們所處的環境。
即使在迷宮一樣的辦公環境里,這種機器人也能通過自身發出的“颼颼”的聲音彼此吸引,一旦處于可互相聽到的范圍,它們便會改發“嗶嗶”聲。
***自建詞匯表
據介紹,“語言機器人”之所以能通過鳴叫溝通,是因為它們內部有一個詞匯表。通過這個詞匯表,它們能把自身在辦公室里的各個角落獲得的“經驗”(其實就是數據)和已知的地名聯系起來。當一個機器人發現了一個沒有名字的區域,它就會隨機生成一個新詞。
當交談的時候,它會告訴其他機器人這個區域的信息,包括為這個區域而新造的詞。就這樣,在機器人間得到“公認”的詞匯表就慢慢地建立起來。截至目前,這種機器人語言包括了如“pize”、“jaya”和“kuzo”等詞。
學界人士稱,這項研究已然站在機器人研發領域前沿——僅僅通過它們自己的語言,一個“語言機器人”就可以引導另一個“語言機器人”到達指定地點。
***未來互動對象或更廣
現在,舒爾茨非常希望該項目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她期待著在下一階段,機器人互動的對象可以更廣,不再僅限于它們彼此之間,也許可以通過觸碰等方式和其他物體互動。此外,她希望機器人能自主交流的內容不再僅僅是是空間概念而已。
在談到機器人的前景時,舒爾茨說:“我對機器人長期的愿景是:有一天,人們在家里都可以廣泛使用機器人,而且人類和機器人之間能以更為自然的方式進行交流。”現在,家庭使用的機器人都依賴按鈕和人類進行“交流”,但是舒爾茨認為不應該止步于此,她認為這種交流方式必須經過進一步發展,要變得更自然。她充滿憧憬地表示:“有一天,如果你想讓它清潔你的廚房,你只需像和普通人交流那樣和機器人說,‘能請你打掃一下我的廚房嗎?’”
(來源:中國日報網 信蓮 編輯:梁杉 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