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駱家輝的父親駱榮碩于2011年1月5日在西雅圖辭世,享年93歲。
***專家:國人應平常心看待美國“以華制華”
同為華人的確容易勾起中國人內心深處的親切,然而“游子賦歸”終是客。駱家輝多次強調自己代表美國利益,是“百分之百的美國人”。對于奧巴馬總統的“以華制華”策略,中國人應該如何看待呢?
在美國外交史上,由內閣部長出任駐華大使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由華裔部長擔當駐華大使更是破天荒的事情。奧巴馬點將駱家輝正是看重其華裔背景,當然也器重他的貿易專長以及20年里處理中國事務的能力和經驗。在駱家輝就任商務部長期間,美中雙邊貿易大幅攀升,2010年雙邊貿易額超過4000億美元,美國對華出口增長了34%。奧巴馬任命駱家輝為駐華大使,當然更希望駱家輝再創佳績,以利于緩解其明年連任競選因經濟不振問題而引發的政治壓力。
然而,華裔背景卻使駱家輝平添了心理障礙和政治負擔。他生怕被美國政府、政界及人民懷疑、指責他“親華”,因而他一再表白是“百分之百的美國人”,會盡心盡力維護和爭取美國利益。為此,作為商務部長,他在對華貿易及貿易爭端中,甚至比美國人更美國人地堅持“強硬立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教授陶文釗認為,駱家輝是美國人,不能以是否符合中國利益來評價其作為,駱家輝肯定做出過不利于中國的事情,但這也是中美關系限制所決定的;中方希望駱家輝擔任駐華大使后能有助于實現中美共同利益,促進兩國高層互訪,推動兩國關系發展。“美國本來就是個移民國家,哪個美國人能說自己是百分之百的美國人?連奧巴馬都不可能。我們也不用過多強調駱家輝的華裔背景,以一顆平常心歡迎他就好,”陶文釗補充說。
當被問及駱家輝到北京履新后面臨的最棘手問題是什么時,陶文釗預計,南海問題、重新啟動的朝核六方會談以及美國售臺武器問題都將成為駱家輝“難啃的硬骨頭”。
(來源:中國日報網 張品秋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