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10周年到來之際,美國首任國土安全部長湯姆-里奇在評價過去10年美國反恐取得的進展時這樣評價:“我們做得不錯,但不是最好。”
問: 您如何評價美國在“9-11”襲擊10年來在反恐方面的工作?
里奇:美國的反恐工作可以做得更好,不足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全國范圍的應急通訊系統(tǒng)尚未建立,信息共享仍不盡人意。在“9-11”事件以后,美國政府對處理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進展不夠快,有的還沒完成。比如“9-11”后美國建立的“外國人訪客系統(tǒng)”,通過它能知道外國人何時進入美國,美國卻沒有建立相應的“外國人出境系統(tǒng)”,不能確切知道這些外國人到底是否離境?有多少沒有離境?此外,公共安全應急通訊系統(tǒng)的問題至今尚未解決,這實在令人憤怒,華盛頓的政客們口惠而實不至,缺乏政治勇氣,這是國家的恥辱。
問:您覺得9-11襲擊事件給美國社會帶來了什么變化?
里奇:“9-11”事件并不是使美國更容易遭受襲擊,而是提醒美國人,使其對在全球化時代美國更容易遭受恐怖襲擊有了更多警覺,美國人還認識到,人人都有責任做點事情,以保證國家安全。
問:您覺得“9-11”事件過去10年后的今天,特別是在基地組織領導人拉登死后,美國是否變得更加安全了呢?
里奇:美國在“911”以后布置了多層次的安全體系,恐怖分子很難再將民航飛機作為導彈式的襲擊工具,但不意味著民航飛機肯定不會成為襲擊目標,以往屢次截獲恐怖分子試圖在民航飛機上搞爆炸就是明證,但現(xiàn)在再發(fā)生“911”那樣的恐怖襲擊幾無可能,但還必須防范其它形式的襲擊。打死本-拉登、將他繩之以法是美國努力的結果,但不意味著反恐任務就更輕松了,恐怖主義是全球性的威脅,它們仍在行動,也許在不同的區(qū)域,攻擊形式可能不同。美國不僅需要防范國際恐怖主義,還要防范像挪威、美國俄克拉荷馬城那樣本土的,或者歸化為美國人的,或持合法簽證來美者發(fā)動襲擊的情況。跡象顯示美國本土恐怖活動有所抬頭。此外,我們不應再用“反恐戰(zhàn)爭”的字眼,這是一場反對信仰系統(tǒng)的戰(zhàn)爭,要警惕意識形態(tài)上的仇恨、邪惡、不容忍。只要極少數(shù)人存有這種心態(tài),全球的恐怖主義災難就不會消失。
問:您如何評價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工作?
里奇:國土安全部是“9-11”事件的直接產(chǎn)物,將原先與國土安全有關的十多個部門合并到一起,規(guī)模在美國所有聯(lián)邦政府部門中排第三位。成立之初,有人質疑是否需要成立這么龐大的官僚部門,但國土安全部現(xiàn)有20萬員工原來就在各聯(lián)邦執(zhí)法部門工作。“9-11”恐怖襲擊發(fā)生后,國會和智庫都認為,在當前形勢下應把有關部門放到一起,整合其責任,更有效地行使職責。在我看來,那時或者現(xiàn)在這都是合適的做法。
問:您覺得后本-拉登時代國土安全部的第一優(yōu)先應當是什么?
里奇:美國未來的安全和繁榮不僅取決于美國與他國有更好的關系,也取決于他國的安全與繁榮。所以美國在加強邊境安全的同時,不犧牲與他國的經(jīng)濟交往是很重要的。還有一個要務是,必須加強政府與社區(qū)的互動,盡快建成快速反應溝通體系,使之不僅能應對恐怖襲擊,還能應對自然災害。此外信息共享也非常重要,反恐體系最困難的不是建設事后應對恐怖襲擊的結構,而是在恐怖分子動手之前就發(fā)現(xiàn)并阻止。聯(lián)邦調查局在情報方面共享已取得進展,但與地方共享信息還有待改進。任何國家只靠中央和聯(lián)邦政府都不可能確保全國安全,要在聯(lián)邦政府與地方之間建立更強的信任感,共享信息,不要老擔心泄密。他稱自己擔任國安部長時,經(jīng)常打電話給一些州長和市長,與他們分享一些他們該知道的信息,不要求他們馬上做什么事情,但要保持警惕。
問:您如何看待“9-11”后美國在反恐的同時激起更強的反移民情緒?
里奇:處理移民問題與處理恐怖主義絕對完全不同,移民問題不僅僅是如何保衛(wèi)美墨西南邊境,而是如何保持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好客、最開放國家的形象。我承認,確實有人將移民妖魔化,但我希望美國人能超越這種激進觀點,將處理移民問題與應對恐怖主義區(qū)分開,制定出好的移民政策。
問:您認為美國政府目前削減開支的做法會不會損害反恐能力?
里奇:以往國土安全開支都是自動增加,而現(xiàn)在需要削減開支,這是現(xiàn)實,因此更需要考慮周全的領導性,明確優(yōu)先目標,使用創(chuàng)造性辦法,聰明地用好開支。
來源:于旭明 編輯:信蓮
中國日報網(wǎng)與新浪新聞聯(lián)合策劃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