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天宮”飛天,美國水星探測衛星信使號預計進入水星軌道,在科學技術不斷獲得突破的同時,又有哪些未解之謎更令人困惑與著迷?年度科技“疑云”獎會給你答案。?
科技“疑云”獎
入圍的有:
1.擊敗愛因斯坦的超光速“中微子”?
疑惑指數:★★★★☆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稱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極限,沒有任何物質可以超越光速。然而,2011年9月,歐洲科學家稱,意大利格蘭薩索下屬的一個叫格蘭?薩索奧普拉(Opera)的裝置接受了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束,兩地相距730公里,中微子跑過這段距離的時間比光速還快了60納秒。
這個消息在世界引起軒然大波和廣泛質疑。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謝爾頓?格拉斯豪和他的同事在論文中指出,如果中微子運行速度快于光速,其反過來會制造出一種“虛粒子”,并同時奪走中微子的能量。假設中微子真的會以超光速飛行,它們喪失的能量也只會讓它們飛一會兒,不足以支撐到整個OPERA實驗設計的距離。認為中微子運行速度不可能快于光速的科學家,更愿意相信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實驗估算出現了納秒級的誤差。
達里奧?奧蒂羅是Opera實驗項目的負責人之一,針對其他學者的疑問,他的研究團隊對實驗進行了一些調整,排除了一些可能出現的誤差。
研究人員此次改變了之前的做法,以極短的脈沖發射出中微子,持續間隔僅有3納米,而非之前采用的更長的脈沖。這樣做可以讓物理學家們更精確地確定中微子的確切飛行時間。-奧蒂羅說:“很多人對于我們的統計分析結果心存疑慮,而現在這種統計分析的誤差已經微不足道了。”
他們打算明年進行更多的實驗來進一步改進精確度。但是專家們認為最好由其他科學家團隊在他處進行獨立的驗證,來判定這一結果的準確性,也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打消人們的顧慮,從而贏得科學界的認同。
2.外星人發射宇宙強大無線電信號?
疑惑指數:★★★☆☆
美國天文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太空爆發的強大且短暫的無線電波,他們之前從來沒有看到過像它這樣的東西。這種無線電波特別短暫且非常強大,似乎來自大約30億光年的地方。
有個別輿論猜想,無線電波或是外星人通訊所致。“這種爆發似乎來自遙遠的宇宙,可能是由奇異事件產生的,”西弗吉尼亞大學和美國國家射電天文學天文臺的鄧肯?羅利麥說,“也許是兩個碰撞的中子星或一個正在蒸發的黑洞的死亡陣痛。”
羅利麥及其同事在9月28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寫道,當他們觀測到此爆發時,他們正在澳大利亞用帕克斯(Parkes)射電望遠鏡觀察老掃描區。這次爆發似乎持續了5毫秒,可能是單一事件的無線電指紋,如超新星或黑洞碰撞。天文學家說,這是一種全新的天文學現象,但可能并不稀少,只是沒有發現。不過,天文學家現在不能確定到底是怎么回事。
3.“地球二號” 或將成為人類未來家園?
疑惑指數:★★★☆☆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期證實通過“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顆堪稱“地球二號”的行星,并認為這顆行星很有可能會成為人類未來的家園。
NASA科學家表示,這顆被命名為“開普勒22b”的行星上既有水和陸地,又有可以支持生物呼吸的空氣,它的平均氣溫在22攝氏度左右,因此這顆星球上很可能存在生命。
“開普勒22b”與地球相隔600光年,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2.4倍,公轉周期為290天。它位于其所在恒星系的“宜居帶”正中,繞恒星運行的周期約為290個地球日。所謂“宜居帶”是指行星距離其恒星遠近適中,其溫度范圍能允許水以液體狀態存在。
該行星最早于2009年被NASA“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在經過了兩年的觀測以后,科學家們得出推論稱,與地球相似度如此之高的行星前所未有,“開普勒22b”為人類搬出太陽系提供了巨大的希望。
獲獎者:超光速的中微子?
獲獎理由:意大利科學家發布的數據是經過3年的時間和1.5萬次左右的計算融和的結論,因此它的可靠性較強。考慮到這個實驗的結果對相對論及現代物理學所形成的巨大挑戰,“中微子事件”可獲得此殊榮。宇宙強大無限電波或許與外星人有關,但宇宙充滿太多未解之謎,外星人只是一個很“方便”的答案而不是一個很靠譜的解釋。“地球二號”的環境相信可以適合人類居住,但有個“小問題”,600光年對人類目前的科技而言,有點遠了。
(諶融 蔡東海 編輯:劉純萍 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