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影響,明治奶粉轉而使用澳洲奶源,新產品目前已經在大陸上市。但卻遭到了“雙重標準”的質疑。而行業分析人士則認為,這最終還應歸結于國內食品行業的安全門檻偏低。
明治被指雙重標準
明治廣州分公司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日本明治奶粉供日本本土和中國市場的產品是不一樣的,本土銷售的是日文原裝的奶粉,而新供中國市場的是珍愛系列。日文原裝的奶粉原則上不供應中國市場,只供日本本國使用,但現在中國消費者能從淘寶等網絡渠道購買到日文原裝的產品。
對此,有不少消費者解讀為,明治奶粉在玩“雙重標準”。而前述負責人則表示,使用中國國標主要影響的是營養指標,因為各個國家規定的營養指標確實是存在差異的,而不是對質量標準的直接影響,“明治奶粉有自己的一套質量體系,消費者可以放心。”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指出,日本奶粉之所以在中國市場如此受寵,除了考慮日本人與中國人在身體素質上差別不大外,日本國內奶粉的高標準、嚴要求也是中國消費者選擇日本奶粉的關鍵因素。而明治奶粉在中國市場和日本本土市場投放不同產品之舉必將損壞中國消費者對日本奶粉的良好印象,進而影響他們對明治奶粉的選購。
不過,也有洋奶粉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別國出售的奶粉,跟國內銷售的確實會有區別。除去奶源可能來自美國本土、歐洲或者新西蘭和澳洲的區別外,其他配料的產地也有所不同。但最重要的是,“每個國家都有標準區別,進入一個市場就要符合當地的產品標準”。
提高乳業標準是王道
周思然表示,事實上,遵從銷售區域當地的法律法規是跨國公司最起碼的要求,在這點上,明治奶粉在不同市場投放營養指標不同的產品并不違法。明治奶粉采取的“雙重標準”,難免回想起我國乳制品標準引起的各項爭議。
目前我國乳制品新規中,將生乳蛋白含量從86年的2.96%降低為2.8%,菌落總數則上升為200萬/毫升,比美國、歐盟10萬的標準高出20倍。不進則退的乳品新標準在乳制品行業內部引發軒然大波,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甚至炮轟我國乳業行業標準是全球最差標準。周思然認為,對跨國企業而言,針對不同區域采取不同標準是必然的,之所以消費者對此種行為敏感度高關鍵在于我國乳業標準要求相對低于國際標準,而一些違反國際標準的跨國企業總喜歡拿“產品符合中國標準”等理由作擋箭牌,因此,提高乳制品標準才是關鍵。
分析普遍認為,國內乳業標準的落后加強了消費者的質疑態度,基于對我國乳業的不信任和對洋奶粉安全保障的信心,洋奶粉逐漸在中國市場占據了領先優勢,并逐步加強了市場定價權和話語權。中投顧問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奶粉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7月,我國奶粉市場上多美滋、美贊臣、雀巢、雅培、惠氏的占比分別為16.76%、12.06%、10.58%、7.29%和4.72%,占據了我國奶粉市場半壁江山。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諶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