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圖片:左圖為4月22日拍攝的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右圖為4月5日拍攝的法國現任總統薩科齊。
法國內政部23日公布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正式結果。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和現任總統薩科齊的得票率位居前兩名,兩人將在5月6日的第二輪投票中繼續角逐。第一輪得票顯示,薩科齊落后奧朗德1.45個百分點。
極右翼候選人獲高票
結果顯示,奧朗德和薩科齊分別獲得28.63%和27.18%的有效選票,兩人未能獲得半數以上支持,均進入第二輪投票。
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獲得多達17.9%的支持,高于她的父親讓-瑪麗·勒龐在2002年總統選舉時的支持率,也高于本屆選舉中極左派左翼陣線候選人讓-呂克·梅朗雄將近8個百分點。
其他6名候選人支持率均為個位數或不足個位數。
薩科齊要發起“挑戰”
作為法國總統,薩科齊已領導這個全球第五大經濟體5年。盡管在選舉中僅落后奧朗德1.45個百分點,但他卻成為法國現有選舉制度施行54年來首名在謀求連任時首輪落后于其他候選人的總統。
在首輪投票結果初見端倪時,薩科齊發表講話,號稱要在今后兩周內組織3次電視辯論,挑戰奧朗德。按照法國選舉傳統,第二輪投票前兩名候選人一般只搞一次電視辯論。
另一邊,奧朗德則擺出已經獲勝的姿態。面對歡呼的支持者,奧朗德說,他是領導法國、乃至歐洲面對挑戰的最好人選?!拔业淖罱K任務,是帶領歐洲重返增長和就業的道路?!眾W朗德說。
這次選舉登記選民約4604萬人,投票率79.47%,略低于2007年總統選舉第一輪的投票率。法國憲法規定,法國總統由普選產生,采用“多數兩輪投票制”。在第一輪投票中如無人獲得過半數選票,得票前兩名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角逐。
(綜合新華社專稿/電)
■ 現場
直擊大選之夜 細雨難阻熱情
法國社會黨總部所在街道擠滿萬名支持者,發出陣陣高呼
巴黎時間4月22日晚7點,記者來到位于巴黎7區的索勒菲里諾街10號的法國社會黨總部。整條大街已被近萬名揮動著三色旗和奧朗德畫像的左翼支持者擠滿,各大電視臺的攝像機占據了半條街道。位于大街正中央的超大屏幕上滾動播放各電視臺關于首輪投票的新聞。
三色旗中忘情擁吻
現場支持者來自各年齡層,不乏亞洲和非洲面孔。他們齊聲高喊:“弗朗索瓦,當總統!”“2012年,法國歸左派!”每當大屏幕上出現奧朗德和社會黨人的發言,現場就一片歡呼,而當薩科齊的畫面出現時,現場則一片噓聲。
20點整,當大屏幕上出現的投票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奧朗德領先薩科齊時,現場頓時沸騰。支持者們齊聲高喊“我們贏了,我們贏了!”歡呼聲持續了足有一刻鐘。一對膚色不同的年輕情侶在細雨和揮舞的三色旗中忘情擁吻。
當獲票數位居第四名的左翼陣線候選人梅朗雄表示自己將不支持薩科齊時,全場的支持者更加激動,跳躍歡呼著“梅朗雄,跟我們一起”。
奧朗德講話推高氣氛
當晚,社會黨的重要人物紛紛到達現場,社會黨總書記瑪蒂娜·奧布里、法國前總理若斯潘和巴黎市長德拉諾的出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主角奧朗德的公開講話原定20點05分,兩次推遲。21點05分,當大屏幕上出現奧朗德在法國西南部城市蒂勒發表講話的畫面時,現場又一次沸騰了。
“我是所有公民的候選人,所有希望集體利益戰勝特權的法國人民的候選人?!眾W朗德宣稱自己處于成為下屆法國總統的“最有利的位置”,第一輪投票結果是對薩科齊5年任期的“懲罰”和“否定”,這位即將卸任的總統數月來的所有講話都是一場拉攏極右翼的“游戲”,薩科齊為了追趕差距無疑會“用盡一切手段”。
17.9%沉重得難以置信
一位名叫桑塔的中年女士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眼中閃著淚光。她對記者說,奧朗德的勝出讓她充滿了希望和信心。但同時,極右派的高選票實在令她不敢相信,這個17.9%對于法國來說實在太沉重了。
奧朗德最后強調,投票結果表明“改變的進程已經開啟,已經沒有什么可以阻擋”。現場的左翼支持者們又一次高喊奧朗德在本次選舉中的口號:“改變,就是現在”。晚上10時許,雖然天空中下著細雨,現場的支持者仍然沒有離去。
(田小申)
■ 分析
薩科齊想翻盤得靠奇跡?
民眾看厭“個性”,怪薩科齊未阻止失業率飆升
5年前,薩科齊,這位沒有家族政治背景的匈牙利移民后裔憑借自己的激情和炙熱宣言,贏得不少青年、工人和中間派的力頂;5年過去,激情變成沖動,宣言變成破滅的愿景,經濟低迷、高失業率的現實迫使一些選民改寫了筆下的候選人名字。路透社評價,22日選舉過后,薩科齊成為法國歷史上謀求連任的總統中“最不受歡迎”的候選人。
首輪選情不佳情況下,薩科齊繼續激情地承諾“改變”,但民調顯示,64%的選民對薩科齊的個人風格和執政效果“不滿意”。
人們看見的是一位喜好奢華名表的總統,看見的是一位講究polo衫、愛好流行樂、挑剔奶酪、紅酒品種、但卻不太在乎改善民生的總統,看見的是一位時常與普通民眾爭口舌之快的領導人,用路透社的話,“他更像是一名喜歡在街頭打斗的小子,而不是一位國家元首”。薩科齊2007年入主愛麗舍宮后僅幾個月,便宣布離婚,隨后迎娶超級模特布魯尼。這在一些法國媒體看來,有損他的形象,一些幕僚也對他的這一做法感到“危機”。
而在許多選民眼中,薩科齊最大的失敗是未能履行承諾、阻止失業率的持續升高。盡管他出臺一系列經濟政策,包括提高退休年齡、減少工作時間、嚴格稅制,但選民更講效果:他執政期間,法國失業人口飆升75萬,失業率創下12年之最。
許多選民說,他們已經厭倦總統的“個性”。英國不少媒體23日評價,薩科齊想扭轉乾坤,得靠奇跡發生。
凌朔(新華社專稿)
近觀歐債危機背景下的法國大選,左右兩股思潮涇渭分明,論爭激烈,并呈現向兩個極端分化的趨勢。
何以如此?原因恐怕要直接追溯到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和接踵而至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這兩場危機,對法國傳統社會模式和經濟增長模式構成雙重沖擊。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生活水平下滑、競爭力在全球萎縮、移民政策漏洞和恐怖主義泛濫對社會治安構成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法國民眾的不滿情緒日益增長,部分政治家和普通民眾對全球化競爭不適應甚至恐懼心理彌漫。面對危機,法國民眾普遍對現實不滿,急于求變,這種情緒,構成了今年法國大選的主要社會氛圍。
令人欣慰的是,極端思潮雖易吸引眼球,卻難居社會主流。據新華社
(來源:新京報 編輯:小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