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4日電4月26日至5月4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將對俄羅斯、匈牙利、比利時和歐盟總部進行正式訪問。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憲平24日發表署名文章指出,李克強副總理的此次出訪活動,對彰顯中俄、中歐在貿易、產業、能源和投資等領域的密切合作關系,具有重大意義。
在這篇題為《互利促合作 合作促發展——中俄、中歐經濟合作的現狀與展望》的文章中,徐憲平介紹了多年來中俄、中歐在產業、能源和投資等領域開展的廣泛深入合作,以及取得的豐碩成果。
——雙邊貿易不斷優化。中俄、中歐互為重要的經貿伙伴。中國是俄羅斯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2011年,中俄貿易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延續快速增長勢頭,雙邊貿易額達792.5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增長42.7%。中國是歐盟在全球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歐盟連續8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是中國最大進口來源地,為歐盟企業擺脫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做出了重要貢獻。2011年,中國和歐盟雙邊貿易額達5672.1億美元,同比增長18.3%。
——雙向投資大幅增長。近年來,中俄在能源、礦產、林業、農業、制鞋和服裝加工領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投資合作。截至2011年底,俄對華直接投資8.18億美元,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建筑業和交通運輸業等領域;中國對俄累計直接投資29.1億美元,涉及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農業、林業、輕紡、家電、通信、建筑和服務業等領域。在歐債危機蔓延、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中歐投資合作逆勢而上并穩步發展,投資領域拓寬,質量和效益不斷向好。大批歐洲企業通過在華投資和技術轉讓等方式,分享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利益,也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技術來源地。目前,歐盟27國在華投資設立企業3.5萬家,中國實際利用歐直接投資809.37億美元。同時,截至2010年底,中國對歐投資存量為157.1億美元,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租賃、商務服務業,投資金額占比超過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