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不鼓勵在國際體系中為沖突管理使用武力。第三,鼓勵各國奉行最適合本國歷史和政治體制的國家發展模式。第四,不對其他政權評頭論足,鼓勵與所有國家合作,以此作為促進所有國家繁榮的最佳途徑。第五,鼓勵世界多元化。
中國奉行和平共處戰略的一個例子是中國的安理會政策。中國對批準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并允許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平民的安理會第1973號決議案投棄權票,因為中國更愿通過和平手段進行沖突管理。在這個例子中,中國表現出了對不使用武力和須經當事國政權同意這些原則的支持。
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將政權問題與實現和平與安全的需求分隔開。中國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提議支持阿拉伯國家聯盟和平計劃的決議案。中國承認這項計劃在今后是有用的,但計劃要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將權力移交給副總統,這創下了在實現國內和平與安全問題上無視政府是否同意的先例。中國支持聯合國安理會在敘利亞問題上沒有約束力的主席聲明,即呼吁停止暴力活動以恢復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中國支持對巴沙爾政府在其主權范圍內對平民所作所為的抨擊,試圖以此表明自己并不贊成敘利亞所發生的侵犯人權的暴行。不過,從長期來看,如果聯合國安理會創下先例,同意干涉涉及政權更迭的內政的話,這類暴行會愈演愈烈。相反,應該繼續以對政權不偏不倚的態度來決定干涉的限度,而中國有關自己投否決票的聲明強調了這一做法。
中國政府的201 3年國防白皮書——就像以往諸多白皮書和外交政策聲明一樣——將和平共處作為維護其首要安全利益的主要工具。這種一貫性明顯表明,今后中國將繼續把和平共處作為維護國家利益的主要戰略。
從西方角度看,北京提出的世界秩序模式對既有的國家實踐構成了一些挑戰。中國在全球所有地區的經濟網絡和政治一戰略關系表明,在遍及全球的美國同盟體制之外,中國式和平共處模式正在形成。中等國家和小國通常歡迎這種與西方模式不同的替代品。這種挑戰促使華盛頓及其盟友集中精力來振興經濟、金融能力以及合作伙伴關系,從而與中國展開競爭。
(來源:新華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