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來賓們,
當前,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而復雜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世界日益成為休戚與共、不可分割的“地球村”。去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全球貿易增速回落,西方一些國家債務危機嚴重,國際金融動蕩不安,各類風險紛至沓來。在這一嚴峻復雜的大背景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能夠憑借一己之力有效應對所有的挑戰,做到獨善其身。
在某種程度上,亞洲經濟憑借其平穩表現和較快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力量。當前亞洲區域一體化進程正蓬勃發展,其中東亞合作更是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國際上有一種觀點,認為“亞洲時代已經到來”,對此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我想所有人都會認同,那就是我們應該更好地把握“亞洲機會”,為了亞洲,也為了世界。
作為經濟總量之和超過亞洲60%的兩個經濟體,中日兩國對亞洲乃至整個世界都具有重要影響。中日關系的重要性早已超出雙邊范疇,無論是推進亞洲區域一體化進程,還是促進全球經濟復蘇,乃至應對其他區域性和全球性挑戰,都需要兩國加強協調與合作。從這一意義上說,中日兩國共同肩負著重要責任,應攜手努力,保持和推動雙邊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為亞洲與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朋友們,來賓們,
站在邦交正常化40周年這一重要歷史節點上展望未來,中日雙方應共同努力,促進互信與互惠兩大要素更加平衡協調發展,使兩國關系發展動力更加強勁,更加行穩致遠。為此,我認為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第一,把握大局是關鍵。盡管中日關系的形勢與40年前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兩國“和則兩利,斗則俱傷”這條定律沒有改變。中日關系在發展進程中總會有各種復雜局面,遇到重要關頭,需要當權者作出抉擇。重要的是要看清什么是大局,并基于此做出正確的決斷,這樣才能確保兩國關系不偏離正確的航向。從這一意義上說,政治家應時常重溫40年前中日關系的“原點”,拿出不遜于前人的政治魄力和勇氣,排除來自各方面的干擾,推進兩國關系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第二,合作共贏是方向。中日關系發展的歷程,是兩國利益不斷擴大和交融的過程,也是雙方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過程。在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進程中,日本給予了很大支持,我們對此不會忘記。同時,中國的發展也給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帶來了重要機遇。我們注意到近來野田首相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了這一點。
當前,中國正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日本也謀求在更高水平上實現重建與復興,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是發展中問題,日本經濟遇到的則是發展后問題。在雙方的結構調整中存在眾多契合點,經濟合作面臨新的機遇。為給雙邊貿易投資創造更好的條件,雙方應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程,同時并行推動中日雙邊自貿區建設。以兩國本幣直接交易為契機,進一步推動財政金融合作邁出新步伐。在節能環保、循環經濟、裝備制造、新興產業等領域,繼續開展務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在大企業互利合作深入發展的同時,積極促進兩國中小企業之間開展靈活多樣的合作與交流。在城市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上,日本積累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可以為中國提供借鑒。此外,作為對亞洲和世界具有重要影響的兩個大國,中日可以在全球和地區經濟事務中加強交流,在共同關注的問題上協調立場,發出聲音。
第三,弘揚友好是基礎。同其他雙邊關系相比,綿延兩千多年并有著深厚歷史積淀的民間友好,是中日關系的獨特優勢。每當中日關系遇到困難或是陷入低谷時,“以民促官”往往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歷史和實踐已經證明,民間友好是推動中日關系發展的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