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報道說,廣州市已邁入“GDP萬億元俱樂部”2011年,廣州地區(qū)財政總收入為3985億元,實現(xiàn)GDP12380億元。如此龐大的數(shù)據(jù),是個什么概念?對此,有市政協(xié)委員做了個橫向比較,結果直觀而“耀眼”:廣州GDP約等于埃及、菲律賓、匈牙利或者新西蘭全國的GDP總額,堪稱“富可敵國”。
????廣州“富可敵國”,這算不算是一個好消息呢?當然,甭管形式還是實際,對于某些特殊人群,譬如政府官員,就無論如何都算得上是利好消息,個中原因,大家都懂的。但對于普通市民,甚至外來務工人員來說,恐怕就得打上一個問號了。
????時下,老百姓之所以對GDP嗤之以鼻、譏之為“雞的屁”,其原因就在于:龐大的經(jīng)濟數(shù)據(jù)未必和民生福祉發(fā)生關聯(lián),廣大市民不一定能從中感受和分享到多少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實惠,這種情形下的GDP,即便再怎么龐大、數(shù)據(jù)再怎么漂亮而耀眼,也終究只是一堆冰冷的數(shù)字,讓人難以感知其中的暖意。所謂的提高市民“幸福指數(shù)”,也就難免淪為空談。
????舉例來說,街道環(huán)衛(wèi)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而目前這一群體的收入來源,主要靠每戶每月繳納的10元垃圾費。但這筆錢實際上卻很難收上來,這樣一來,這部分環(huán)衛(wèi)工人的收入就難有保障。而市民的反應則是覺得政府在跟老百姓錙銖必較,連10元錢的垃圾費都不放過。如今政府有錢了,10元錢的垃圾費若由政府來買單,也不過每年多支出4億元而已。盡管這只是財政收入中的“九牛一毛”,但其效果卻是多贏的:既解決了底層弱勢群體的生計問題,也減輕了廣大市民的負擔盡管這種負擔或可忽略不計,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形象也將得以提升。
????然而遺憾的是,對于取消10元垃圾費,市人大代表連續(xù)多年呼吁均未果。一邊是地區(qū)GDP“富可敵國”,另一邊卻是10元垃圾費挺而不倒。對比如此鮮明,多少有些諷刺意味。很顯然,盡管廣州GDP和財政收入增長迅猛,但只有還富于民,反哺民生,實實在在地讓廣大市民受惠,才能詮釋公共財政的民生情懷,凸顯“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為自身形象加分。否則,即便GDP趕英超美,也難說是一個好消息,而在此背景下因此而得出的“人均年收入邁入中等國家”,更是一種笑談。
(來源: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