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沒秩序、沒安全
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后,伊拉克政權開始重建。2005年5月3日,在美國的占領下,伊拉克過渡政府正式宣誓就職。
對于薩達姆政府和現政府,薩瑪德直言都不喜歡。他說:“10年前薩達姆統治時期,社會問題很多,民眾的生活并不好,經常斷水斷電,而且政府對出國的限制嚴格,根本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容易到中國來。”薩瑪德說,他曾經是一名運動員,到過沙特首都利雅得參與體育比賽,那是他在薩達姆時代唯一的一次出國。他接著說道:“那時,基本的安全起碼還能保障,大街上不會動不動就遇見打架、襲擊與爆炸。我認為,任何發展都應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
自從美軍占領伊拉克后,基本的社會秩序被打亂。面對混亂,美國人力不從心。薩瑪德說:“戰時,我們沒有看到美國人承諾的‘自由’,現在反而連‘秩序’也丟失。如今,伊拉克政府有好也有不好,但安全還是不能得到有力保障,問題依然存在。”
我愛伊拉克,更愛中國
薩瑪德告訴我們,他喜歡安靜地坐下來,一邊看熙來攘往的人群,一邊喝杯伊拉克紅茶與人聊天,因為這對他來說,曾經是一份遙不可及的安穩。
“雖然我的妻子與兒女現在都在歐洲,不在我身邊,但我從未想過要去歐洲。那邊沒有工作機會,沒有我的立足之地。”薩瑪德說。此時,他給自己的玻璃杯斟滿了紅茶,倒入一小袋白砂糖。很快,隨著小湯匙的攪動,砂糖溶化在鮮艷的紅茶里。“我的生活和工作都在中國,我已經習慣了這里的一切。我愛我的祖國,但我更愛中國,這里給我了安定的生活,伊拉克卻讓人看不到希望。在廣州,雖然有時我一個人會感到孤單,但我有很多阿拉伯朋友,我很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我不會再回伊拉克,永遠不會!”
采訪結束,記者告別薩瑪德。在餐廳門口,再抬頭看了一眼餐廳的名字,那是流經伊拉克的兩條河流中的其中一條,它孕育了兩河流域的文明,也孕育了伊拉克人民。記者望向薩瑪德說:“這是你們那兒的河。”他笑著點點頭,指指胸口說:“它在我心里。”
外貿商人:
“在中國取錢真安全”
本報訊 哈薩尼一家的生活,在伊拉克處于中上層。哥哥在廣州開公司多年,他自然也跟隨過來。
一提到家鄉巴格達,哈薩尼對記者倒是直截了當:“雖然戰爭過去了10年,巴格達爆炸襲擊仍然隨時發生,人們不僅日常生活需求難以滿足,就連基本的外出活動也必須慎之又慎。” 哈薩尼說,目前巴格達很難保證日常水、電、氣供應。每天家里停電3~4個小時,只能自備發動機發電。
他說,國內物價飛漲,很多民眾都怨聲載道。以汽油價格為例,薩達姆執政時期1美元可以加100升汽油,現在只能加3升。牛羊肉每公斤要十幾美元,是伊戰前的五六倍。
哥哥被炸暈了過去
哈薩尼說,他哥哥經歷了一次爆炸襲擊,“有一次,哥哥上街買東西,突然附近幾十米處有一個炸彈爆炸,他被炸暈了過去,一時失去了知覺。醒來時,將全身檢查了個遍,不知是否有彈片殘留。幸好,他那次沒什么大礙。”
他說,類似爆炸的發生算是“家常便飯”。為了確保安全,人們出門必帶手槍。
美軍長達10年的駐留,未能改變伊拉克的經濟狀況,反而令經濟走向更困難的時期。“社會在倒退,經濟沒有以前好,政府更脆弱。在薩達姆時期,雖然問題很多,但畢竟還算穩定,在中東還是個強國。如今,大批石油被開采和出口,錢卻進了政府的口袋。”哈薩尼說。
在中國取錢真安全
經商在外,他們經常為家人的安全提心吊膽。哈薩尼講述道:“有一次,我有一個客戶一個勁地往家里打電話,僅僅10分鐘聯系不上就讓他急得滿頭大汗,電話一通就趕忙問那邊怎么樣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安全問題了。”
哈薩尼說,來到中國,才知道什么叫“安全”。他說:“我跟隨一個中國伙伴到銀行取了2萬元錢,不知應把錢放哪里安全,而中國朋友說:‘沒事,這點錢沒人搶,你就放在包里就好。’”哈薩尼頓時感覺到,生活在中國很有安全感。
退役老兵:
“與同伴打死6名美兵”
本報訊 年過不惑的穆斯里的家鄉,在寧靜優美的北部城市摩蘇爾。在這個退役老兵看來,這幾年家鄉因石油開采變得富裕。
14日采訪當天,他穿著繡有伊拉克字母和國旗的藍色運動服。他說,他很愛伊拉克,他對美軍撤離后的伊拉克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