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
·現代隱形戰機可實現高效遠程戰役機動
“兵以詐立”。在現代高技術戰爭條件下,戰役偽裝作為戰勝敵人的重要法寶,其對抗作用已日益凸顯出來。
·戰役機動靈活多變
在現代戰爭中,大部隊大范圍的戰役機動,若想以隱形偽裝措施來達成“藏密”目的是極其困難的,只有巧妙地將戰役企圖隱藏于各種“公開”的戰役機動之中,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戰役偽裝效果。藏密于“公開”法,是通過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把謀略和靈活多變的戰役偽裝措施緊密結合起來,使戰役機動看似為這一目的,而實則卻是另有目的;看似習以為常的活動,而實則卻有特殊的意義;看似雜亂無章的行動,而實則卻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機動;表面看有些偽裝措施似乎很容易被識破,但暗中卻有難以識破的更深層次的偽裝措施等。
·虛實結合多路機動
這是在多個方向和多條路線上進行的真假互摻的機動,可謂假假真真、虛虛實實,使敵分不清我機動的主要方向或真實的機動企圖。據有關報道,海灣戰爭地面交戰中,部署在右翼的多國部隊特種作戰部隊、海軍陸戰隊、海軍和陸軍部隊均采取了積極的兵力攻擊、火力襲擊、兩棲佯攻和艦只調動等虛假的行動,給伊軍造成了要在科威特東邊的沙科邊境和沿海登陸點實施主攻的假象,誘使伊軍集中主力于該方向,從而有力地掩護了美軍第18空降軍。而第7軍則由東邊沿海向西北方向作了300-500英里大規模側翼運動到達臘夫哈指定位置,保證了“左勾拳”的主攻行動。
·明運暗屯巧妙運籌
主要是假借某種名義,利用公開機動往返時人員裝備的“數量差”,在機動路線的終點或中間某點秘密集結兵力兵器。據外刊報道,第四次中東戰爭前夕,埃及利用歷年軍事演習的慣例,采用白天由駐地向蘇伊士運河集結,晚上以一半人員虛張聲勢撤回各自駐地;白天前運整套渡河器材,晚上空車開回等方法,逐漸在蘇伊士運河西岸集結了大量兵力和渡河器材。以軍對此竟毫無知覺,結果埃及僅用20-30分鐘的時間,以傷亡208人的代價,輕而易舉地突破了以軍苦心經營6年、號稱突不破的“巴列夫”防線。
·模擬對抗難辨真偽
這一戰法是以小部隊結合無線電、假目標等模擬大部隊的機動,是掩護主力、吸引、控制敵人的重要方法。小部隊實兵模擬的機動,真實感強,組織方便,模擬效果好,在古今中外的戰爭史上,使用也是最多的。如外軍在進行偽裝演習時,曾用汽車和拖拉機等改裝成主戰坦克,這種坦克不但在外形、體積和真坦克基本一樣,而且能夠反射雷達波、熱紅外,特別是能模擬真坦克一樣機動,發出與真坦克一樣的噪聲。這樣的模擬機動,令敵方無論用可見光、紅外線、雷達等技術偵察都難以辨別真偽。
·冒敵機動喬裝改扮
所謂冒充敵人機動,是使用與敵人相同或相近的武器裝備,穿上敵軍的服裝、運用敵軍的語言、裝備等,喬裝成敵軍或敵人的友軍,在敵縱深內執行戰役機動任務。據有關資料,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為扭轉不利戰局,決定組織一支先遣隊,從埃及第二、三軍團之間插入埃軍后方。他們集中了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繳獲的數十輛蘇制坦克和裝甲輸送車,印上埃軍的標記,同時挑選了一批會講當地語言的官兵,換上埃軍服裝,配備蘇制武器,組成了一支埃及化的先遣隊,冒充到運河西岸執行任務的埃及裝甲部隊,安然通過了蘇伊士運河伊索姆地區戒備森嚴的浮橋,然后在埃及后方大顯神威,使埃軍遭受了重大損失,而以色列則很快扭轉了不利戰局。
·先假后真誘敵暴露
先假后真的機動,就是先主動多次示以假的機動,并讓敵識破,在欺騙、麻痹敵人后,再突然實施真的行動。在高技術條件下的戰役機動中,先假后真偽裝已有了新的含義和作用。可以先用假的行動來引誘、調動敵人,待其暴露了行蹤和企圖后,再以真的行動突然予以打擊,以提高戰勝對手的成功率。據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爭中,以軍曾采用遙控飛機進入敘軍防空網,引誘敘軍搜索雷達、火控雷達開機和導彈跟蹤,然后突然使用反輻射導彈攻擊敘軍暴露的目標,取得了巨大戰果。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公開機動掩護秘密機動,是以某種公開的行動來分散和轉移敵人的注意力,從而掩護秘密進行的活動。在高技術條件下作戰,尤其需要多種偽裝欺騙手段相互“印證”,才能使敵認假為真或麻痹大意。
·反常機動出敵不意
反常機動,是指故意“違反”常規、常理、常法的行動。違反常規、常理、常法,是兵家大“忌”,往往是要吃敗仗的。正因為如此,偶爾犯“忌”用兵,卻總會出乎敵人的意料,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海灣戰爭中,伊軍面對高度信息化的多國部隊,在襲擊海夫吉的行動時,成功地采用了反常機動的偽裝行動,在向海夫吉接近過程中,既沒有向海夫吉派出偵察,也沒有實施火力準備,還將先頭部隊的坦克炮朝向后方,這一反常舉動使多國部隊誤認為是來投降的伊軍,便放松了警惕而未對其采取防范措施,當其抵近海夫吉后,突然掉轉炮口,打得海夫吉守軍措手不及。盡管伊拉克部隊占領海夫吉的時間不長,但伊軍佯降得利,詐術奏效。(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