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月24日13時41分,搭載日本情報搜集衛星“雷達2號”和“光學3號”試驗機的H2A火箭12號機從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由太平洋上向南升空。此后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運轉正常。日本媒體對此頗感驕傲地說,日本的偵察衛星可以洞察全球每個角落了。安倍晉三首相24日得知情報搜集衛星成功發射后,發表談話說:“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而感到歡欣鼓舞,希望我國的宇宙開發今后也能創造出與宇宙先進國家相符的成果。”
“雷達2號”原定在今年2月15日發射,因擔心雷電而幾度推遲。日本政府以安全理由,這些天一直沒有公布發射的日期和時刻。發射當天,也沒有進行網絡直播。因害怕國外知道其性能,日本也沒有公布情報搜集衛星的外觀和準確高度。種子島宇宙中心負責人在24日的記者會上說:“今后在發生災害時,將把一部分圖像提供給有關機構?!比毡疽延?003年3月發射了“雷達1號”和“光學1號”衛星,但同年11月29日再次發射雷達衛星時失敗,使日本的計劃延遲了3年。去年9月,日本又發射了“光學2號”,此后,便對“雷達2號”的發射充滿了期待。
日本的偵察衛星通過地球的南北兩極,在離地面400公里至600公里的低軌道運轉。光學衛星上搭載了高性能的望遠鏡和數碼照相機,雷達衛星用于夜間和惡劣天氣時對地面的觀測?!扒閳笏鸭l星”事實上就是偵察衛星。盡管日本政府拒絕對情報衛星的拍攝對象進行說明,但連日本共同社等媒體自己都分析說:“外界普遍認為是針對朝鮮及臺灣海峽、東海等。此次發射成功后,將可以通過增加拍攝次數,通過定期拍攝來核查有無變化?!边@次“雷達2號”的發射成功,使日本多年來急于構筑的第一套“情報搜集衛星系統”終于完成組網,具備對全球進行監視和窺探的能力,不管什么天氣和有無云層,都至少可對地球任何地點進行每天1次的拍攝,分辨精度將達到60厘米。
日本發射的衛星設計壽命為5年,最初發射的兩顆衛星已經接近壽命,日本計劃在2009年發射能力更強的“光學3號”,2011年發射“雷達3號”。日本宇宙機構從4月份開始,將把H2A火箭的發射工作移交給三菱重工。從接受衛星發射訂單到火箭的制造、發射,都改為民營,所以這是日本宇航機構最后一次發射H2A火箭。共同社24日還分析說,隨著“雷達2號”升空,1998年朝鮮發射彈道導彈后日本政府著手推進的衛星計劃終于實現,可日本情報搜集衛星不可能萬無一失,因為日本獲取衛星情報的手段雖從以往依靠美國向“自力更生”邁進了一步,但畫像精確度和分析能力仍低于美國,對朝鮮進行太空監視僅靠日本自身還是不行。有專家認為,日本一直在謀求軍事大國的地位,完善偵察衛星體系的舉動會使本不平靜的東亞地區變得更加充滿不信任。(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