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美國官員先前說,要達到嚴重削弱伊朗核計劃的目的,需要使用導彈攻擊伊方主要核設施,摧毀相關研究機構和生產、儲存離心機以及其他設備的場所。為確保導彈準確命中目標,可能需要派遣地面部隊進入伊方境內。
最新報道以“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好萊塢大片《諜中諜》的英文原名描述美以圖謀摧毀伊朗第二座鈾濃縮工廠。
情報準確難
伊朗政府上月宣布,正在圣城庫姆附近建造第二座鈾濃縮工廠,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伊朗官員后來說,這座核設施位于一處山腳下,與伊朗革命衛隊一處基地相鄰,而基地配備防空系統。
對美國情報部門而言,獲得他國核計劃的準確情報是一個難題。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后,美國政府才發現伊拉克曾試圖研制核武器。
2003年,美國以伊拉克研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入侵伊拉克,卻無法找到確鑿證據,后來不得不承認情報失準。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本月早些時候說,沒有“確實證據”表明伊朗正在研制核武器。美國情報部門先前認定,伊朗2003年停止研制核武器。
避免報復難
一些前美國政府官員和政治分析師認為,只有證實伊朗“制造高純度濃縮鈾”或實施核試驗時,貝拉克·奧巴馬政府才可能付諸武力。
伊朗的反擊能力使美國和以色列對采取軍事行動持謹慎態度。
伊朗上月試射多枚射程足以覆蓋以色列全境和美國中東地區軍事基地的中程彈道導彈。伊朗國防部長艾哈邁德·瓦希迪警告以色列,假如以方進攻伊方,將會自取滅亡。
美國政府擔心,假如軍事打擊未徹底摧毀伊朗核設施,反而可能促使伊朗研制核武器。
外交是正途
外交進展增強各國與伊朗“核”談的信心。伊朗本月1日在瑞士日內瓦與美國等六國會談,承諾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開放第二座鈾濃縮工廠并“原則”同意從第三方國家購買燃料級的濃縮鈾。
伊朗定于19日就購買濃縮鈾一事磋商美國、俄羅斯、法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巴拉迪說,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人員25日將赴位于庫姆的鈾濃縮工廠。
《洛杉磯時報》分析,現階段,外交手段是應對伊朗核爭端的最佳途徑。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