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稱,經驗表明,任何武器系統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都要進行充分測試,核武器及其導彈投送系統同樣適用這一原則,設計原型至少需要5到10次的測試才能正式部署。1998年,巴基斯坦以中國設計的鈾彈進行了6次試驗,如今巴方還進行了钚彈和各種導彈投送系統的測試。最新消息顯示,自2002年后,巴基斯坦就著手發展建立在地下倉庫和發射場、偽裝和公路機動導彈發射系統基礎上的二次打擊能力。到2009年,巴基斯坦似乎已經具備了二次打擊能力,盡管還沒有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但這已經能夠滿足其需要。巴基斯坦擁有的60多枚核武器全部指向印度,由中國提供的兩座新的核設施已經開始生產新一代核武所需的钚239,而這些以中國核彈為模板的新一代核武可能不需要進行測試。顯然也是在中國的幫助下,朝鮮在2009年5月25日進行了核試驗,并在此后進行了多次導彈試射。今年,朝鮮試射了射程6700公里的洲際導彈,而且這一工作肯定還要繼續進行。
在作者看來,中國通過幫助巴基斯坦和朝鮮發展核計劃,使印度、日本和韓國等國疲于應對地區威脅,而中國則可以放手發展經濟和軍事力量以求在2050年前與美國平起平坐。伊朗、日本、韓國成為公開或秘密的核國家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事實上許多人都相信,日本有能力在4到6個月里造出核武器。相比之下,印度在1998年對五種型號的核武器進行了一次測試,烈火2和烈火3系列導彈大約有3次成功試射,而現在要面對的是中國和巴基斯坦以及恐怖主義的現實威脅,因此需要對核武生產能力、導彈投送能力以及二次打擊能力進行檢測,印度目前的核理論可能需要重新修改,所需核武器數量及其運載系統也要重新考慮。

印度閱兵式上的烈火-3彈道導彈運輸車
文章認為,印度現在需要重新審視一下周邊的態勢。令人擔憂的是,在北面與中國長達數千公里的邊境線上只部署了很少量的部隊。雖然媒體報道稱該地區又新增兩個山地師且基礎設施有所改善,但印度仍需要大幅增派兵力以應對中國超過25萬人的軍隊,或者改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印度海軍和空軍力量也需要迅速升級換代,特別是在防空、潛艇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對印度來說,要保持與中巴力量的平衡將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在作者看來,印度和中國、巴基斯坦之間的邊界問題在未來數十年中都難以得到解決,因此就需要一種建立在新型核理論基礎上的“戰略傳統”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