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軍方多年來一直在開發一種新式微波射線武器,它能遠距離擊中目標令人瞬間產生劇烈灼熱感,卻不會遭受致命傷害。1月24日,這一代表美軍科技未來發展方向的新型武器在佐治亞州穆迪空軍基地首次向媒體公開展示,它有望被應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戰亂地區。
據美國媒體報道,這種微波武器安裝在裝甲車上,能通過碟形衛星天線定位,向目標發射出隱形的高能電磁束。其有效攻擊距離超過500米,人的皮膚表層會在瞬間感受到130華氏度(54攝氏度)的灼燒,從而被迫立刻逃避。
美國國防部非致命性武器項目負責人海姆斯說,這種應用了“主動壓制系統”(Active Denial
System)的武器射出的微波對人體皮膚的穿透深度約為0.4毫米,一旦目標離開微波射線的范圍,痛感便會消失,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屬于非致命性武器。據悉,在接受了試驗的1萬多人中還沒有人受到需要進行醫治的傷害。
目前針對人類目標的非致命性武器包括豆子袋和橡皮子彈等,但它們的有效攻擊距離都太短,而美國防部認為,“這種突破性的技術賦予了美軍目前所不具備的能力”,特別適用于在城鎮發生沖突時驅散大規模人群,或用于美軍基地和港口的安全警戒,也可以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沖突地區大顯身手。
根據美國防部提供的資料,軍方從12年前就開始著手研制這種武器,并已投入資金6000萬美元,進行了5年的前期開發。負責研制這一武器的軍工企業雷神公司已生產出供評估用的2套樣機,正式投產估計至少要到2010年。美國各軍種都對這種武器表示出了興趣。雷神公司希望這一新型武器能帶來數十億美元的市場。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軍投入巨資大力開發各類非致命性武器。但一些專家指出,非致命性武器盡管不以置人于死地為目的,但將降低戰爭和沖突的門檻,容易導致濫用。還有專家質疑,假如被驅散的人群中有人因某種原因不能走出射線之外,會出什么事?如何確保射線不會過量而造成永久性傷害?
(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