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定律,黃宗羲定律
所謂黃宗羲定律是由秦暉先生依據黃宗羲的觀點而總結出來的某種歷史規律。內容是關于帝國千年以來通過并稅式改革解決農民負擔問題。歷次改革的目的都是好的,改革者的初衷是要通過并稅的方式減輕農民負擔。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農民的負擔非但沒有減輕,反倒愈益加重。黃宗羲稱為積累莫返之害。
依常理來看,是有些奇怪。像王安石這樣的改革家,詩文寫得極好,富有智慧,怎麼也會犯一些不斷被重復的簡單的錯誤?
中國的農民對此有他們自己的解釋。在農村普遍流傳著一種說法,上面的經是真經,都是下面這些歪嘴和尚把經念歪了。
歪嘴和尚何以要把經念歪?考其原因有二。一是和尚水平太差,不會念經;二是和尚故意要把經念歪。我以為后一種情形居多。
吳思先生在其《血酬定律》一書中提到明朝官員的薪俸太低,其各項必要的支出加在一起高過俸祿的收入。吳先生認為,與其他各個朝代相比,明朝官員的俸祿是最低的。明朝官員俸祿雖低,尚有俸可領,而在王莽時期,官員們從朝廷中領不到錢,俸祿為零。
讀史讀到這里,覺得十分有趣。不給官員發薪,難道讓他們去喝西北風?自古有喝西北風的老百姓,未見有喝西北風的官員。
結果是王莽時期的官員卻因零俸祿政策而大發其財。既然朝廷不給發薪,他們只好自行解決,正好有了借口,可以理直氣壯,大肆搜刮。
在我們推行各項改革措施時,經常碰到的一種情形是,兩頭熱,中間涼。中間熱不起來,自有其道理。
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霍布斯認為,人是自私自利的動物,每個人都努力要保持自己的生命。這種自我保存(Selfpreservation)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基本動力。
Selfpreservation,一個很好的詞,每個人都會Selfpreservation.我以為,既然每個人都會Selfpreservation,官員們的Selfpreservation也是自然的,無可非議。
為甚麼和尚要把經念歪?為甚麼中間熱不起來?皆因為中間的官員們認為改革不利于他們的Selfpreservation.
要Selfpreservation的官員去為供養他們的農民減輕負擔,這是一個典型的邏輯悖論。
在這個悖論中,最關鍵的是農民和官員之間的供養關系,假如去掉這種關系,悖論就不能成立。或者,在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由中央財政給官員們以補償,兩方都不吃虧,中間也就沒有道理再涼下去。
王安石的變法,十分縝密,像青苗法之類,仔細閱讀其內容,確實為農民考慮得十分周全。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樣的殫精竭慮,最后卻惹得民怨沸騰。
是各級官員和胥吏在其中做了手腳,搗了鬼,把一件好事攪成一塌糊涂。
吳思先生所說的潛規則,正是官員胥吏們的搗鬼之術。官員們搗鬼有術,他們不僅有潛規則,有時更是肆無忌憚,毫無規則,隨心所欲。如老百姓所說,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
這里說的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是和尚要吃飯,一個是和尚會打傘,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和尚要吃飯是正常的,也是正當的,不給他們吃飯,或吃不到好飯,他們就會去打傘。
中國歷史上有過許多次變法,成功的不多。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執行難。好的法律,好的政策,到了中下層官員手里,常常會走了樣。批評者常常把矛頭指向中下層官員。我以為雖然是中間環節出了問題,根源卻在上面。表面上是一個執行難問題,實際上是一個設計問題。
設計一個好的政策(比如說青苗法),同時也應配備一個好的路線圖。在這個路線圖中,必須把和尚要吃飯問題與和尚會打傘問題列入日程。不考慮并重視和尚問題,好的政策就只是空中樓閣。或者我們說,一個好的設計師,要想把他設計的好政策付諸實施,順利推行,必須首先把和尚 安頓好,否則,黃宗羲定律就會不斷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