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熱錢投機中國"的話題,受到了中國大眾的關切。美國美中金融家協會副會長黃海峰博士向記者表示,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讓這些投機人民幣升值的熱錢失望,中央政府的明確表態十分重要。
*** 熱錢套利企圖落空
黃海峰博士向記者表示,此次央行的表態說明中國政府已充分預估到熱錢可能引發的負面影響;中國政府和央行已先后明確表態"人民幣不升值",并陸續采取一系列措施紓解升值壓力,這使那些以"套利"為目的的熱錢企圖落空。
黃海峰認為,周小川的講話指明了西方的一些錯誤認識,即中國在全球出口市場中占據越來越大份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低估的人民幣,而是因為制造業從中國臺灣地區、韓國、日本、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轉移到中國,使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中國的競爭優勢來自于廉價的勞動力、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市場的開放。因此,人民幣的升值并不能改變中國在出口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更有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如果真的升值15%-40%,大批在中國設有全資制造基地的跨國企業肯定會蒙受經濟損失,而這其中許多都是美國和日本公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范建軍博士認為,頭一天央行行長周小川關于熱錢投機失敗的可能性很大的說法,實際上是一種姿態,就是要告訴人們,人民幣不會升值,中國將保持穩定的匯率,保證充足的結匯。
*** 三條渠道涌進熱錢
范建軍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熱錢"進入中國的渠道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通過QFII,二是通過外貿的形式做差價,三是以直接投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國家不可能把熱錢完全堵在境外,"范建軍說,"熱錢進入,說明對人民幣升值有預期,并在客觀上造成央行在貨幣政策操作上的困難。央行決策層的態度,實際上是在改變人們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黃海峰則表示,投機是熱錢最大的特性,獲利是熱錢惟一的目的,一旦它獲利后會伺機撤出,留下的將是難以化解的泡沫,日本、東南亞、墨西哥、巴西等國家和地區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外資在一段時期內的集中流入而引發了通貨膨脹,導致競爭力下降,這可以說是中國的"前車之鑒"。與此同時,建立健全的國際化的外資投資制度,則可以避免發生類似泰國的金融風暴,因外資落跑而沖擊我國的股市和匯市。
黃海峰稱,中國經濟和金融系統正在經受熱錢大量進入的嚴峻考驗。現在已經有不少國際投機者通過各種非正規手段將資金轉移到國內,他們將這些資金在國內兌換成人民幣,購買一些商品,特別是房地產商品。這些國際投機者顯然是期待用輿論的壓力,來逼迫中國政府調整人民幣匯率,讓自己手中的資產升值。
*** 三大措施應對熱錢
"當然有相應的應對措施。"范建軍稱,首先相關部門會采取相應措施阻止熱錢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境內。目前可以或已經采取的措施有三種。一是通過發行央行票據,來回籠貨幣。其次是,央行已經在上個月將法定準備金率由6%調高到7%,鎖定了1500億基礎貨幣。第三個辦法是,外匯管理局采取的一些間接性措施,比如剛剛出臺的公民出境購匯限額提高、允許企業或銀行擁有自己獨立的外匯賬戶等措施,這樣都可以分流央行的結匯壓力。
黃海峰則提出了6個基本措施。首先是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隨著中國資本項目管制的逐步放開和人民幣逐步走向市場化,目前人民幣匯率調控目標可由盯住美元轉為盯住一攬子貨幣。外匯市場的供求也會更多地體現經常項目外匯收支以外的外匯供求,人民幣匯率的決定基礎將逐步過渡到經常項目為主兼顧其他因素特別是資本流動的情況。其次改進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將目前國內企業的強制結售匯制逐漸過渡到意愿結匯制,使整個外匯供求有效地出清價格。第三,金融監管部門可以適當擴大匯率浮動的范圍。第四是政府應適當建立防范機制,開發避險工具、教育投資者、監視交易情況,克服重視資本流出、忽視資本流入的傾向。第五是中國急需完善現行外匯監控機制,控制外匯過度流入已經成為當務之急。第六,通過各種手段降低對人民幣升值的期望;金融機構需要建立嚴密的監控機制,防范熱錢的進出。
黃海峰認為,目前中國需要重申對開放資本項目和實現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的長期承諾。就目前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而言,不適合現在進行人民幣升值。(來源:北京娛樂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