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射-国产免费一级-欧美福利-亚洲成人福利-成人一区在线观看-亚州成人

  頻道推薦> 哈馬斯7日回復是否接受以色列長期停火協議 | 伊拉克女恐怖嫌犯落網 曾招募80余女人彈 | 辛普森因綁架罪等被判33年監禁 | 五角大樓明年計劃招募千名外籍醫護 |
《透視布什》第十二章:美俄共舞?

2004-06-15 18:12:05
我來說兩句打印文章發送給好友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02年出版的政治自傳中生動地講述了一個童年時代的故事。在圣彼得堡自家簡陋的公寓里,他看到一只走投無路的老鼠。那只老鼠危險而瘋狂地攻擊任何靠得太近的人。這一場面銘刻在年幼的普京心中。年幼的普京得到的一個教訓是:絕對不要讓自己陷于困境。

在多少年后,普京從葉利欽手中接過日漸消瘦的俄羅斯時,他又一次想起了童年的故事。不同于“斯拉夫意識”強烈的葉利欽,年輕而又目睹蘇聯(俄羅斯)衰變的普京深刻地了解俄羅斯的弱點——在蘇聯體制下,該國經濟已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現在的俄羅斯,就像一只茫然四顧的老鼠,絕望地尋找著出路。

普京不希望俄羅斯成為一只走投無路的老鼠,他希望俄羅斯成為一只富足、悠閑的老鼠,就像迪斯尼中的米老鼠一樣,聰明、可愛、放松,并因此而擁有巨大的無形資產。普京首先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受人尊重、討人喜愛的新政治家模特,他堅強、穩重、聰慧、優雅,充滿男子漢氣概,同時他也靈活、坦誠、謙虛、務實,是西方社會愿意打交道的人。

在他的影響下,整個俄羅斯也變得務實、自信起來,俄羅斯人不再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不再劃定自己無法忍受的限度,不再讓自己陷入困境。所有俄羅斯人現在都很清楚,俄羅斯最緊迫的任務是實現真正的現代化,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惟一途徑是,俄羅斯要加入全球經濟——加入西方主流社會。這也使得美俄關系具有了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

    普京的“夢與真”

作為一個跨世紀的領導人,普京既承繼了俄羅斯的傳統,又有別于他的前任。骨子里,普京是具有強烈民族主義意識和民族自尊心的人,從這點看,他是不滿意目前這種衰落的現狀的;但在現實中,他又是一個頭腦清醒、非常務實的領導人,他深知,在21世紀,影響力來自于經濟實力而不只是導彈的多少,沒有經濟,什么都談不上,而為了發展經濟,就必須做出一些妥協,當然這些妥協也決不是“免費”的。喜歡釣魚的普京深信,只要有耐心,假以時日,是一定可以釣上魚來的。

做過情報工作的普京,對形勢的判斷是非常冷靜和準確的。對于俄羅斯的現狀與復興,對于美俄關系,對于他的總統位置,普京至少形成了五個重要的認識:一是反西方政策對于國家來說毫無前途。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3000億美元)僅占世界的1%(美國占29%),僅相當于美國的3%,嚴重缺少發展經濟的巨額投資和最新技術;2004年美國的軍費預算是3860億美元,而俄羅斯不到100億美元,在蘇聯留下的726枚戰略導彈中,60%過了服役期,21艘戰略核潛艇有一半出不了海。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俄羅斯都不是美國的對手,俄羅斯拼美國只會越拼越衰。

二是北約東擴是不可遏制的,與其一味對抗,把自己放在北約的對立面上,倒不如接受現實,爭取加入西方陣營、融入北約,在其中更有力地捍衛自己的利益,如果有可能的話,與歐盟一起把北約轉化為政治組織,進而恢復沙俄時期與歐洲列強的親密關系。鑒于俄羅斯的鮮明態度,現在已有很多人開始質疑“北約東擴為什么”,因為在很多人眼里,昔日的邪惡帝國已經不復存在,北約的指向性變得日益模糊起來。這正是普京希望聽到的議論。

三是俄羅斯迫切需要資金和技術,而改善與美國的關系可以使俄羅斯更充分地與西方經濟接軌,完善俄羅斯的市場經濟體系,吸引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投資,在打開俄羅斯市場的同時也更容易地進入西方市場,如果有可能的話,俄羅斯甚至希望加入歐元區。

對普京來說,他現在優先考慮的是向西方投資者和商人開放市場,用他的謙遜的說法,他要幫助祖國“趕上葡萄牙”(那是歐盟中最窮的國家)。雖然白宮不能要求某個企業或某位商人向俄羅斯投資,但走向常態的美俄關系和俄羅斯政府的開明姿態會越來越多地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增強他們的投資信心。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美國商人和投資者已開始關注俄羅斯市場的動向,一些證券投資商對俄羅斯的股票市場非常感興趣,他們中的一些人已相繼前往俄羅斯考察,并對那里的情況表示滿意。據悉,他們將配合布什的到訪,就俄羅斯的一些經濟政策和投資環境進行深入的探討。在另一方面,普京做出重大讓步、加強同歐美關系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在削減俄羅斯的債務問題(目前俄羅斯國家預算的約30%用于償還外債)上引出歐美的讓步。

四是借助歐盟與美國的矛盾,制衡美國。普京顯然已經意識到美國與歐盟在反恐、貿易、中東等諸多問題上的分歧,并意識到強化美國、歐盟、俄羅斯三角關系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在這個三角中,俄羅斯更傾向于借歐盟打壓美國的傲氣和霸氣。于是我們便看到,普京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俄羅斯是“歐洲的一員”,甚至暗示要加入北約,在貿易沖突上也堅定地站在歐洲一邊。

五是俄羅斯安全的威脅不是來自西方,而是來自南方,國內的繁榮和穩定是確保他保持高支持率和連任的關鍵。借助反恐戰爭,普京封住了布什的嘴,得以靜心解決車臣問題,與此同時,俄羅斯的經濟也在積極恢復和發展中。在這種情況下,花費資金來確保在越南和古巴的軍事存在便顯得愚蠢起來,俄羅斯從那些地方撤出便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對此,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的分析家達爾德指出:“普京一直希望成為美國的伙伴國,一個平等的伙伴,在很多問題上與美國合作。”1普京已經意識到,良好的美俄關系不僅會使世界變得更加安全,而且會解決他所關心的種種問題。普京似乎已經斷定美俄關系“不再是一場零和游戲”。

普京想通了,并不意味著美俄關系就會一定好轉,他還需要遇見布什這樣務實的人,遇到“9·11”這樣的轉折性事件。事實上,在“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之前,普京就已決心與冷戰時期的種種陳舊事情一刀兩斷,結束美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恩怨,結束兩國不正常的戰略和心理關系,而“9·11”則適時地提供了一個這樣的機會。

在事件發生的當天,普京便毫不猶豫地對美國國民說:“我們站在你們一邊。”幾天以后,美國總統布什在與普京進行電話交談時承認,“這對我來說顯然意味著冷戰確實結束了”。就這樣,自從1945年以來,莫斯科和華盛頓第一次有了共同的敵人,普京和布什也都表現出了前任所沒有的對美俄關系的樂觀態度和真正結束冷戰狀態的決心。而在隨后的上海APEC首腦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更進一步地指出,“不僅僅是冷戰結束了,后冷戰時代也已經結束了”。這是普京盼望已久的表態。

 這期間俄羅斯的一些做法,如對美國向阿富汗開戰持全面合作的立場、允許美國在中亞地區建立軍事基地、宣布撤消在越南和古巴的基地(俄羅斯事實上已經全部放棄了在海外的基地)、在美國退出“反導條約”等問題上持和緩態度,等等,都進一步強化了布什的認識,布什似乎已經斷定——無疑是在他的國家安全顧問、俄羅斯研究專家賴斯的影響下——俄羅斯不再有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意識,與莫斯科的積極關系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美國的利益。更何況,俄羅斯有種種先決條件成為美國與阿拉伯世界、歐洲和前蘇聯國家理順關系過程中有效的斡旋人,美國人去往許多地方的道路都要“經過莫斯科”。此外,能源領域則可能是最有成果的合作方面。

應該說,在俄羅斯的新政策中,多見的是健康而理性的思維,是本國利益的用心呵護,顯而易見的是,普京不同于葉利欽(和戈爾巴喬夫),對同美國和西方的關系不抱幻想。2而美俄領導人2002年5月份的歷史性擁抱,正是代表了實用主義的勝利。對普京來說,這意味著不再需要茫然四顧,他已很清楚自己和俄羅斯的路:對一只老鼠來說,有了糧食,就有了安全;而對一個國家來說,有了繁榮,才有了尊嚴。喜愛柔道的普京深知,許多時候,退就是進,守就是攻。就像列寧、斯大林多次為了贏得時間和空間而進行妥協一樣,普京以其剛毅和隱忍,為俄羅斯的復興贏得了安全的氛圍、投資的信心和重新崛起的時間。有誰知道20年后俄羅斯會是個什么樣子?

由此,我們也才看到了美俄在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上的突破性進展,看到了普京與布什多次的熱烈擁抱和在戴維營的親密交談,看到了美國實業家踏上俄羅斯土地后的笑臉,看到了美俄關系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終于走向了常態。雖然美俄之間還會有矛盾和分歧,但幾乎不會再有劍拔弩張,不會再把對方視為假想敵,有的只是圍繞著利益的交涉和妥協,那是一種正常的國家關系:不是盟友,也不是敵人。

     永恒的利益意味著永恒的矛盾

盡管在“9·11”后不斷有言論表示美俄關系現狀是良好的,未來是光明的,但這卻不能掩飾克里姆林宮所面臨的事關俄羅斯是否應該與美國密切合作的激烈的政治爭斗及其背后所蘊含的美俄利益沖突。克里姆林宮顧問、學者謝爾蓋·卡拉加諾夫的判斷是,倡議與美國發展更密切關系的人和對美國持懷疑態度的外交和國防界的傳統主義者之間將會有一場“激烈的爭斗”。1這場爭斗的結果將會決定俄羅斯對一些在華盛頓的議事日程上排名很靠前的問題會采取多大程度的合作,例如伊朗和朝鮮的核武器擴散問題。

在爭論的硝煙中彌漫的則是美俄之間的不信任“氣味”。兩國不信任的部分原因是對世界上一些事件的觀點不同,如對伊拉克戰爭和聯合國作用的看法有很大分歧,但是更多的原因則源于美國與俄羅斯仍互有戒心。

從軍事上看,華盛頓和莫斯科的軍事戰略都旨在準備進行大規模戰爭,雙方數千枚核彈頭仍瞄準著對方,隨時準備進行反擊。據悉,在布什擁抱普京的同時,美國軍方卻一直在關注著俄羅斯的核活動,并據此調整自己的部隊;而俄羅斯軍方則對美國的先發制人戰略充滿疑慮和不安。在2003年10月2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的新軍事方針中,清楚地表明,俄羅斯的國防政策開始向“重視核武器”方向傾斜,并保留采取先發制人攻擊的權利,“意在對抗美國的一極統治”。2而五角大樓計劃將部分軍事基地從德國遷移到俄羅斯周邊地區也使俄羅斯人充滿疑慮。

值得回味的是,還是在伊拉克戰爭打響之際,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就表態說,在國際安全體系即將崩潰的情況下,無論形勢如何發展,陸軍和海軍都可以可靠地保衛占世界陸地1/7的疆土。在他看來,這場沖突使俄羅斯人再次回想起亞歷山大三世的話:俄羅斯只有兩個可靠的盟友——陸軍和海軍。3

政府的人事構成也使美俄之間多了幾分不信任。盡管冷戰已結束多年,但華盛頓和莫斯科的基層官員卻沒有發生太大變動:布什班子里有許多里根時代的官員,而在里根時代,俄羅斯就被稱作邪惡帝國的中心;普京在外交部和軍隊中的高級顧問則大多是蘇聯時代的官員,他們對美國的用心充滿懷疑。

兩國的民間也充滿了不信任情緒。據俄美民意機構2003年9月的調查顯示,俄羅斯公民中,只有5%視美國為朋友;而提到俄羅斯,美國人首先想到的是共產主義、軍備競賽、克格勃和嚴寒;約40%的俄羅斯人和近一半的美國人表示,美俄只是一種“不得已的伙伴”。4不僅如此,莫斯科還對美國的私下承諾半信半疑,因為人們清楚地記得,遠在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時代,美國就曾開個無數的空頭支票,結果在達成一系列目的后卻幾乎沒有兌現一張。
俄羅斯媒體還經常抱怨說,盡管布什已在口頭上把美俄關系渲染的美麗而溫馨,但美國卻仍在法律和事實上限制美國公司對俄貿易;美國還在反恐旗幟下加強了對俄公民赴美的限制;俄羅斯加入世貿組織的進程,也不像預期的那樣順利;俄美雙邊貿易額也一直在低處徘徊,美國每年向俄羅斯的出口不及向哥斯達黎加的出口,美國對海外的直接投資中,俄羅斯得到的投資目前不足0.5%。俄羅斯人還抱怨說,如果美國真的想改善同俄羅斯的關系,那么它早就該取消將俄羅斯貿易地位與猶太移民聯系起來的1974年《杰克遜-瓦尼克修正案》了。
在地緣政治方面,美俄之間也充滿了暗礁。長期以來,俄羅斯與伊朗和朝鮮都保持著政治和經濟關系,如果華盛頓進一步挑戰“邪惡軸心”中的其它對手——伊朗和朝鮮,美俄關系將會面臨重大考驗。設在莫斯科的美國—加拿大研究所的所長謝爾蓋·羅戈夫警告說,如果美國試圖以一種觸怒克里姆林宮的方式去對付伊朗或朝鮮中的任何一個,“俄羅斯將難以保持克制,包括在提供技術方面……如果美國決定重演伊拉克的一幕,脆弱的俄美伙伴關系將徹底破裂。”1

無疑,布什將向莫斯科施加更大的壓力,逼迫它停止或至少削減對伊朗核武器計劃的援助;而普京則會尋求美國在解決伊拉克問題后不再對伊朗、敘利亞、朝鮮采取與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相關的先發制人行動的保證。這些很可能會貫穿布什的8年任期,如果他能如愿連任的話。
中亞也是美俄關系中的一根“橫梁”。借阿富汗戰爭之機,美國人搭便車到了中亞,并很快與中亞和高加索國家打成了一片:在吉爾吉斯斯坦,美國不僅在馬納斯空軍基地有駐軍,還提供了總額約5億美元的資金,聯合英國等啟動了近100個軍事技術援助項目;在烏茲別克斯坦,美國也取得了漢納巴德空軍基地的使用權,雙方還簽署了戰略伙伴關系宣言;在哈薩克斯坦,美軍獲得了領空飛行權和緊急降落權,且承諾在2004年花費450萬美元給哈薩克斯坦軍隊購買彈藥和裝備,并對其進行訓練;在塔吉克斯坦,美國僅2003年就提供了4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并為其訓練軍官;在土庫曼斯坦,美軍也取得了領空飛行權;在格魯吉亞,美國軍事顧問已經成為座上客;在阿塞拜疆,美國人也已開始“墾荒”;對亞美尼亞,美國已經開始以無償提供武器的辦法進行“收買”……顯然,美國對在獨聯體國家特別是中亞和高加索國家的軍事存在寄予厚望,并計劃使那里的軍事存在變成長期的。這使俄羅斯人擔心美國領導的反恐戰爭可能會促使中亞國家走向事實上的獨立,并形成對俄羅斯的戰略合圍。

考慮到俄羅斯目前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脆弱性,美國增加在俄羅斯鄰國的軍事存在將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莫斯科和華盛頓的關系出現深深的裂痕,同時也帶來地區和全球性的影響。而北約的繼續東擴也將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構成一定程度的威脅。作為回應,2003年9月22日,俄羅斯在中亞(吉爾吉斯斯坦)開設了第一個軍事基地,并稱之為捍衛國家利益的舉動。而這似乎只是一個開始。

揭去繁花般的表面,人們會發現,美俄關系并不像布什宣稱的那樣至關重要。對美國來說,俄羅斯既不像一些俄羅斯人所希望的那樣重要,也不像歷史的記憶那樣可怕。俄羅斯必須清楚的是,它不是美國對外政策中的重點國家,在反恐和防擴散并進的時代,華盛頓的重點主要是“問題國家”,俄羅斯不屬于這類國家,從這種意義上說,是件值得慶幸的事。但這必然意味著,美國上層不會花大量時間處理與俄羅斯有關的事宜,俄羅斯不再是核心目標,更多的只是在達成目標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在某種意義上,“美國把俄羅斯看作是一張對自己有利的牌,必要的時候,可以用來對付伊斯蘭,對付中國,甚至對付西歐。美國需要俄羅斯強大的程度不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但卻足以維護美國需要的世界力量均衡。”2

在另一方面,俄羅斯也不再被美國人看作是敵人。盡管美國知道,在可預見的將來,俄羅斯仍然是唯一能夠用核武器從物質上消滅美國的國家,但卻無論如何不再是蘇聯那種勢均力敵的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敵人。俄羅斯和美國如今不是敵人:雙方的重要利益不直接相互抵觸,有利益分歧,也有利益趨同。

俄羅斯國內的輿論也在給美俄關系降溫。俄羅斯著名政論節目主持人阿列克謝·普什科夫警告說,普京應該認識到,人們經常提到的俄羅斯對布什政府的影響如何之大,是一種被過分夸大了的說法。事實的真相是,俄羅斯對美國的影響一點都不比法國和德國大。在他看來,美國自以為是,不需要任何人的建議,如果普京同意美國的所作所為,就會在非美國方面輸分,而在美國方面也什么都得不到。1而且普京必須明白:在事實上承認俄羅斯更需要美國,而美國并不需要俄羅斯,會傷害俄羅斯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這對一個政治家來說,是很危險的。

不讓美國太過隨心所欲將成為俄羅斯重要的戰略選擇。克里姆林宮已經很清楚,冷戰結束后美國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是保羅·沃爾福威茨早在1992年提出的限制其他大國在歐亞地區的發展,以便加強美國的優勢地位。這就意味著,俄羅斯只能應(美國之)邀處于弱勢。一個值得考慮的戰略是,“如果現在就不讓美國放開手腳,那么俄羅斯將有可能長期與美國一起作出決定并影響它。”2對于美國這個越來越崇尚武力的國家,俄羅斯別無選擇,只能努力制止用武力確立美國統治的可能性。

與此相關的是,俄羅斯的雄心仍然難以掩飾。在蘇聯解體10多年后,幾乎一半俄羅斯人還一直認為,“俄羅斯”和“大國”這兩個概念猶如天然的同義詞。在羅米爾民意研究中心的一次民意調查中,40%的受訪者說,他們把自己的祖國繼續看作“超級大國”。3作為俄羅斯人精神領袖的普京總統也多次提到,“我們的祖先教導我們,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只能成為一個強國。”

對普京來說,彼得大帝、葉卡德琳娜、斯大林是歷史的召喚,也是俄羅斯人的信心資源。為此,普京在很多場合都反復強調俄羅斯的偉大傳統,推崇庫圖佐夫、蘇沃洛夫精神,頌揚彼得大帝的豐功偉業。人們注意到,盡管俄羅斯現在并不十分富裕,但普京卻堅持要修繕圣彼得堡的多處遺址,尤其是那些與彼得大帝密切相關的場所,普京很清楚光榮與夢想的關系。他無法忘記俄羅斯歷史的輝煌,也深知自己的使命。只不過,面對俄羅斯慘淡的現實,他必須比他的前輩更多地選擇韜光養晦。

人們看到,對于美國的一些不令俄羅斯開心的做法,俄羅斯大多做出了“寬容”的姿態。盡管俄羅斯強烈反對未經聯合國授權對伊動武,但在戰爭開始后,普京還是及時表態說:“從政治和經濟考慮,俄羅斯不希望美國失敗。……俄羅斯過去同美國合作,今后將繼續同美國合作”。而在俄羅斯外交車隊遭到襲擊一事,俄羅斯也沒有大做文章。

但殘酷的現實是,光有總統之間的熱線和擁抱是不夠的,美俄之間還需要尋找更多的共同點,一些事關雙方利益并能顯示出俄羅斯重要性的共同點。用俄羅斯學者的話說,如今的俄美伙伴關系就像一個倒金字塔:大頭在上——上面發表了大量的聯合聲明;而小頭朝下——下面實事做得很少。倒金字塔不可能穩定,應當使它有一種自然形態,使金字塔有一個由大量聯合計劃和實際行動組成的堅實基座。應當趁著伙伴關系框架尚未散架之機趕緊這樣作。4但問題是,在布什的諸多未了心愿(如對伊朗、朝鮮的政權更迭)面前,普京能否始終保持超然的姿態,美俄關系是否還會看上去很美?

     美俄歐大三角

就政治“牌技”而言,普京可謂高手中的高手。普京很清楚,由于自身的經濟實力有限,俄羅斯幾乎不能建立一個自己的、擁有一群忠誠盟友的中心,它能做的只是利用俄—美—歐的三角關系獲得更多利益。

從大國博弈的角度看,美國和歐盟都是普京的一張好牌。借助美國,俄羅斯不僅可以努力謀取著經濟領域中的眾多利益,包括投資、入世等事關俄羅斯前途的大事,還會借此得到西方的認同——這種認同感對俄羅斯人來說,已經久違了半個世紀還多——在此背后,不僅隱含著巨大的經濟利益,還有很多妙不可言的軍事、政治利益。

盡管如此,普京卻仍然清醒地意識到,從古希臘時代起,凡是頭腦清醒的政治家都知道單方面對外政策的危險性。普京并不想在一棵樹上吊死,他還要通過與美國的若即若離保持俄羅斯獨特的國際形象。

普京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通過適度挑戰美國的權威既贏得了國內的喝彩,還在經濟實力有限的情況下盡可能地保持了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在伊拉克戰爭之前,俄羅斯在反戰中躲在法德背后左右逢源,并威脅否決任何授權對伊動武的決議,這引起了很多美國人的不滿,而許多俄羅斯學者也擔心,這將破壞已經好轉的美俄關系。

但普京卻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這樣做有一石三鳥之效。首先是樹立大國形象,表現出俄羅斯愿意并能夠為世界和平負起責任來,并使世界意識到重大國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俄羅斯的參與,進而提高俄羅斯在未來國際秩序中的地位。

其次是淡化單方面地親美的形象。盡管“9·11”后克里姆林宮盡一切努力改變與美國及其它西方國家的關系性質,但這并非意味著它單方面親美(或親西方)。在優雅地接受美國的諸多強加條件后,普京發現他沒有得到布什的適當回報。在俄羅斯國內進行的辯論中,越來越多的人把他比作倒霉的戈爾巴喬夫,據說戈爾巴喬夫總是向美國讓步,卻得不到任何回報。在這個事關俄羅斯利益的關頭,普京做出這種姿態顯然有助于緩解國內的壓力。不僅如此,適當與美國唱唱反調,也會使美國意識到俄羅斯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一味趨炎附勢的國家是很難得到美國人的重視的。

更重要的是,這還是一個拉近俄羅斯與歐盟關系的機會,可以借此提高俄羅斯在西方特別是歐洲人心目中的地位,并有助于將車臣戰爭合法化。

在“倒薩”的迷霧中,普京很清楚地預見到,戰爭的結果雖有助于美國實現徹底重建伊拉克的目標,但要在中東贏得和平,聯合國仍是美國唯一可以用來挽回面子的工具。正是看到了這個機會,普京才敢于和美國叫板,并時刻不忘提及聯合國在伊拉克問題上的重要作用。

而在另一方面,歐盟牌則有助于平衡與美國的關系,挽救可能破裂的“婚姻”。正是由于俄羅斯在美國與歐盟之間角色微妙,美國才與俄羅斯心照不宣地再次走近。為了彌合因伊拉克危機而使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產生的緊張關系,俄羅斯總統普京盛情邀請布什參加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的慶祝活動,而布什則會意地在2003年5月30日接受俄羅斯電視臺的采訪時投桃報李地表示,“希望同俄羅斯確立戰略性的對話關系。”在6月1日的美俄首腦會談中,雙方就修復兩國關系的裂痕達成了協議。

對此,美國學者指出,“伊拉克戰爭使美國明白,誰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能依靠誰,不能依靠誰。我們曾經對俄羅斯不支持美國對伊拉克采取行動的立場感到失望。但是我們相信,我們兩國的伙伴關系將在其他方面繼續下去,比如說解決朝鮮問題、繼續打擊恐怖主義,國家杜馬批準削減進攻性戰略力量條約等方面。”1

使美俄迅速和解的不止是彼此的戰略需求,還有重要的歐盟因素。在美歐關系面臨考驗之際,美俄關系顯得尤為微妙。尼克松基金會主席德米特里·賽姆斯認為,美國擔心的是俄羅斯、法國和德國進行“新的合作”的問題。“如果給美國的印象是,俄法德的合作超出了伊拉克問題的范圍,目標是打掉美國的霸氣,對美俄伙伴關系的前景就非常不利。”2而基辛格則認為,俄羅斯可以加入北約,但無論如何不能加入歐盟,因為北約還處在美國的控制之中,而歐盟正在日益擺脫它的控制,尤其是實行了與美元順利競爭的歐元。1

但無論如何,僅有善意和共同的敵人不足以鞏固美俄之間的關系。俄美之間的新關系建立在共同愿望的基礎之上,即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控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建立為雙方深切企盼的能源關系。2這些能夠豐富雙邊關系——但不足以使之天長地久。因為,俄羅斯真正的經濟利益不在太平洋對岸,而在西方和東南。

俄羅斯的經濟前景命系歐洲和中國。2002年俄羅斯與非獨聯體國家的貿易總值為1264億美元,其中歐盟占44%,美國只占70億美元,與荷蘭和比利時(65億美元)大體相當,但明顯落后于中國(92億美元)。在1996年至2002年俄羅斯吸引的190億美元外國直接投資中,美國也僅占40億美元,而歐盟則占70億美元。現實是,俄羅斯或許無力阻止布什政府重塑國際政治秩序,但它卻有一切理由尋求自己的經濟利益,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俄羅斯的實用政治集中在經濟成就而非外交政策問題上,這是普京的首要政治指導方針。

在被認為無法擺脫俄羅斯軌道的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尤其是烏克蘭、格魯吉亞和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這體現在普京日益迫切地希望利用經濟權力手段來組建一個以俄羅斯為首的國家集團。3在這些國家的爭奪上,美俄還會有很多“故事”。

柔道高手普京十分明白“游刃有余”在政治中的價值。現階段,在未來世界秩序剛剛確定輪廓的時候,美國的壟斷地位還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制度,手腳不受束縛對于俄羅斯來說頗為有利,它能夠在每個具體情況下做出是否與美國或歐洲合作、聯盟或伙伴關系的選擇,而不必被對加入的機構(北約)所承擔的義務事先束縛住,正是相當靈活的回旋余地使俄羅斯在美國面前有吸引力。一個可以預見的未來是,如果普京的“新思維”不被很快否定的話,歐盟牌和美國牌將會長期打下去。

    “總統的角色”

影響普京對外政策選擇的,還有國內的因素。在一般人的眼里,普京是一個具有非凡魅力和領導力的人物,長期穩定的高支持率使他成為了幾乎沒有連任懸念的大國領導人,但在觀察家們的眼中,普京也許并非如民意調查和全球聲望所顯示的那樣是一個擁有至高權力的人物,這正在成為日趨一致的觀點。

毫無疑問,普京有著令人敬畏的雄心壯志和務實精神。在2003年5月16日發表的國情咨文中,普京對國際問題的最重要提法是:俄羅斯“在可預見的未來應當在世界上真正強大的、經濟先進的和有影響的國家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們的所有決定和行為必須服從這一點”,在國際事務中也是如此。在普京看來,一個國家只有強大的經濟競爭力才會有真正強有力的外交政策。

在普京看來,只有好的經濟才有好的對外政策,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需要經濟一體化,需要與其他大國接近,無論分歧有多大,都不能用對峙的態度談話。這也正是普京執政以來一貫奉行的對外政策實質。但缺乏足夠的經濟競爭力并不是普京無法持久執行強有力的外交政策的唯一原因,在國內面臨的重重困難也使得這位性格剛毅的總統難以灑脫地在國際舞臺施展才華。

盡管如此,包括布什在內的許多旁觀者還是對普京抱有心情復雜的敬佩之情,也很清楚,至少是在21世紀的最初十年,普京和他的政治理念(包括對美俄關系的判斷和規劃)將會主導俄羅斯的走向。俄羅斯政治家丘拜斯曾經說過,普京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本領——無論誰和他進行一番交談后,臨走的時候都會相信總統是站在他那一邊的”。事實上,普京在國內外問題上種種被一些人視為“變色龍”的表現,也正是普京的魅力和存在價值所在,在經歷了改革劇痛和多年的社會震蕩之后,俄羅斯最需要的似乎正是一個能夠凝聚起民族精神和各方力量的政治人物,他也許并不像人們想像的那么完美,卻非常真實和“有效”。正如普京在《國情咨文》中所說的,“如果我們的社會四分五裂,如果各自都只考慮狹隘的小集團利益,俄羅斯能夠抵御這些威脅嗎?我相信,不團結就不能應對這些威脅”。

同樣的話布什也多次說過。在“9·11”期間,布什曾經對身邊的人說,“總統的角色是尋求大目標,我的一個工作是維護和平,不僅是美國的,也是世界的……我的另一個工作是保持國家的團結,如果國家不團結,你就什么也做不成。”1但問題是,面對接踵而至的威脅和挑戰,僅僅搞好國內的團結還遠遠不夠,人們希望的是,在團結世界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迎戰人類共同的敵人(恐怖主義、跨國犯罪、貧窮和饑餓等等)的問題上,美國能發揮與之相稱的領導力量,走出日漸狹隘而不受歡迎的單邊主義思維和“一個人的世界”,走進能使更多人充滿活力、擁有尊嚴的陽光地帶。

1 美聯社倫敦,2001年11月16日電。
2阿列克謝·博加圖羅夫,《“強加協議”戰略》,俄羅斯《獨立報》,2003年2月4日。
1《華爾街日報》,2003年5月28日。
2 日本《每日新聞》,2003年10月3日。
3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003年4月1日。
4 俄羅斯《消息報》,2003年9月24日。
1 《華爾街日報》,2003年4月1日。
2 謝爾蓋·羅戈夫,《美國是否需要強大的俄羅斯?》,俄新社莫斯科2003年9月25日電。
1 俄羅斯《獨立報》,2003年4月21日。
2 同上。
3 德國《南德意志報》,2003年6月25日。
4 謝爾蓋.奧茲諾比申,《布什和普京的第二個任期》,俄羅斯《勞動報》,2003年7月16日。
1俄羅斯《生意人報》,2003年4月10日。
2俄羅斯《國際生活》月刊,2003年5月號。
1俄羅斯《消息報》,2003年5月18日。
2泰國《亞洲時報》,2003年4月8日。
3伊恩·布雷默,《歐亞大陸的未來》,《國家利益》(網絡)周刊,2002年12月18日號。
1比爾.塞蒙,《還擊》,第382-383頁。

環球在線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環球在線: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環球在線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52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環球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感美女视频黄.免费网站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 老外毛片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天堂久久 | 毛片久久| 日韩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 一本久道综合久久精品 | 国产精品短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 成人国产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成人高清毛片a | 免费一级夫妻a | 特级一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 色内内免费视频播放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 三级黄色a |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 | 18在线网站| 91视频一88av | 免费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三级理论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 黄色三级在线 |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 久久er热这里只有精品23 |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一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天堂一区在线观看 | 黑人黄色毛片 | 欧美成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播放器 |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 免费久久精品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一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