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英國《泰晤士報》3月25日載文《世界文明展為何獨缺中國?》,摘要如下:
為了慶祝大英博物館建館250年,該博物館3月18日在北京首次舉辦館藏的世界文明珍寶展覽,可謂將世界文明集大成的綜合性大展,不過那里唯獨沒有一件是來自中國的、大英博物館珍藏的文物,原因何在?據海外媒體報導,這是為了避免政治上的爭執。
據英國《泰晤士報》記者馬簡?馬戛爾尼(Jane Macartney)報導,大英博物館的展覽選在中國新開張的超現代風格的北京首都博物館,這也是首都博物館近期舉辦首次國際性大展,吸引了大批參觀者。但是,盡管之前大英博物館內準備了270多件史前到現代的中國歷史珍品,但是一件也沒有能展出。
本次展覽的主題是世界文明之間的聯系。包括不論是韓國、印度、埃及,還是英國等世界各國文明之間的共同之處。但是中國缺席了,這種缺席意味著,中國最新的博物館不必與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大英博物館因為現在存放于倫敦布倫斯(Bloomsbury)的中國國寶,發生任何不愉快的爭執。
中方的組織人確實沒有向英方提出歸還任何中國珍寶的要求。大英博物館的館長尼爾?麥克奎格爾(Neil MacGregor)說:“我們沒有收到任何(歸還)請求。這就像把煤帶到紐卡斯爾(Newcastle)煤田一樣,多此一舉?!睋秶H先驅導報》報導,大英博物館發言人說,此次展品的選擇充分體現大英博物館世界藏品的深度和廣度,但由于首都博物館已有極好的中國文物,加之中方沒有向大英博物館提出在北京展出其來自中國的文物的要求,因此這次展覽沒有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更不會包括瓷器及所有權有爭議的藏品。
報導說,北京首都博物館副館長姚安女士則表示,首博與大英博物館方面事先就是否展出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做過溝通,在確定下來不展出這類文物之后才再繼續協商具體專案。
報導指出,英國《衛報》認為,這一做法是因為“許多北京人拒絕認可英國方面對于中國古代瓷器、雕像、書籍的擁有權,認為這些是來自帝國主義的搶奪”。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也向媒體指出,“大英博物館在另一些國家的保護文化法律制定之前,獲得了許多藝術珍品,而我們是否展出這些東西,可能暗示著我們是否承認了他們的所有權。” 大英博物館共保存了超過2.3萬件中國文物藏品,但其中大多是在英法聯軍或八國聯軍時,從中國非法劫掠而來的。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的中國文物只是他們所占有中國文物總數的一小部分,但已擺滿整整一個大廳,其中敦煌壁畫赫然在目。
報導說,北京于4年前開始發起從海外回收中國古董等珍品的行動,他們通過國際性的大會,通過向別國收購或者請求作為捐獻品歸還那些國寶級的收藏品。
文物專家估計,目前,海外有167萬件中國珍品分別由十幾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收藏著,私人藏品可能是這個數目的10倍。
依據所有博物館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大會上達成的協定,大英博物館不須歸還于1970年前取得的文物珍品。
中國政府于1997年3月決定加入《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于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該公約適用于締約國返還被盜文物、歸還非法出口的文物等國際性請求。根據公約規定,被盜文物的擁有者應當歸還該被盜物;締約國可以請求另一締約國法院或者其他主管機關命令歸還從請求國領土非法出口的文物。